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研究生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相继曝出了一批学术失范行为的案例,关于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专业领域的视角出发,针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对学术失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针对网络环境中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失范现象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虽然从网络视角探究学术失范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大多仅涉及对失范现状的阐述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提出,缺乏网络对失范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影响,列出具体的促动因素和抑制因素,以探究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的优势来应对失范。本研究设计了一项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600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据调查显示,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完成学位论文时抄袭他人的成果、为了求结果”完美“而伪造数据、在没有亲自参与的成果上署名、买卖学术论文等现象,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程度非常普遍。笔者认为,网络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促动影响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第一,网络的诸多便利因素对失范起促动作用。第二,网络平台成为学术交易的温床。网络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起到抑制作用:第一,网络环境的特性对学术失范有制约作用。第二,网络舆论对失范行为的监督。第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学术失范的预防和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应当充分发挥网络自身的优势来治理的研究生学术失范,可采取的措施如下:首先,应当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形成良好的网络学术氛围。其次,不断完善学术不端的在线检测系统,提高其预防和治理失范的能力。再次,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和完善网络学术规范课程体系。然后,建立完善网络环境监管机制,对网络上出现的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个人和团体要做到追查到底,决不姑息。最后,通过网络完善相关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在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以《著作权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