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调整能源政策,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生物燃料乙醇应运而生。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推动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至今,我国仍主要生产以玉米为生产原料的一代生物燃料乙醇。作为人口基数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我国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显著增长。而作为三大主粮之一,玉米在能源生产环节中投入量的增加是否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开篇分析了研究背景及研究必要性: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问题凸显,促进了生物燃料乙醇的诞生与发展,但由于生物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为主粮之一的玉米,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于一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具备较强的研究价值。接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重农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均衡价值论等相关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进而以理论结合实际,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展开分析,归纳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三个维度: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结构安全,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总结得出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是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且主粮的进口量在逐年增加。此外,以美国为镜,深入分析我国的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过程,总结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的动因、历程、现状及问题,并对生物燃料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进行阐释。在定性分析过后,用定量分析与描述性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首先,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证明生物燃料乙醇产量增加会引起国内玉米价格升高;接着,利用经典供给-需求曲线模型推演出玉米价格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并运用描述性统计的研究方法予以验证;然后,在“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生产要素,供给总量有限”和“短期内玉米生产成本不变,即玉米种植技术没有进步”的条件下,分析玉米生产变动对主粮生产结构的影响;最后,分析我国主粮生产结构的变化对我国主粮国际贸易的影响,并落脚到主粮净进口量的增加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综上分析得出结论:伴随着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我国主粮的国内生产和国际贸易均受到影响,这些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第一,开发荒地资源,将农业领域投资置于优先位置;第二,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生物燃料产业引导和规制;第三,完善供给激励,围绕产业制定财税与金融政策;第四,强化需求激励,优化和创造燃料乙醇社会需求;第五,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第二代非粮作物燃料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