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与碳储量研究——以青藏高原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已有大量实测数据与研究分析结果,但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容量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空间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比较了IGBP-DIS等6个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及其分类结果,建立它们与IPCC六大类型的对应关系;采用平均生物量法,计算了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应植被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碳储量,分析了碳储量的总体特点及空间格局差异,论述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和分类过程对碳储量估算的影响,探讨了减少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方案;在地学知识支持下,基于服务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编制1990年代末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图,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特征。主要结论与创新如下: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服务目的不同,分类方案和类型定义参数化差异显著。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之间的差异不仅存在着分类方案的不同,而且还存在着类型定义的不一致。灌木和农田类型,分类方案差异明显;森林及草地类型分类方案基本一致,但是定义参数化各不相同。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结果及其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高。综合考虑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结果及其碳储量,青藏高原近70%的区域有一个以上的IPCC类型;林地和未利用地类型面积最小差异在70%以上,最大差异超过了200%;草地和湿地类型面积差异不到50%;碳储量差异为47.48%-90.39%。碳储量差异较高地区主要在林地与草地类型混淆和林地与农田类型混淆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喜马拉雅南翼和川西藏东地表系统复杂地带。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及其分类过程影响碳储量估算结果。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差异与分类方案密切相关。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过程中主要是分类方法差异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建立与目前主要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近似的分类方案并且以植被和生态系统分类为主,辅助考虑覆盖度、高度等参数化的指标,有助于减少碳储量估算差异。   基于服务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编制1990年代末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图(比例尺1∶1000000)。基于服务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在地学知识(分类系统对应关系的数据同化、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分布高程的图斑订正等)支持下进行了数据同化,绘制了1990年代末青藏高原1∶1000000土地利用/覆被图。经与同时期土地利用图比较,总体精度达90.25%。该时期青藏高原碳储量为2414.89TgC,碳密度为0.94kgC/m2。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由南向北,呈现森林与林地-草地与草原-裸地的交替;自西向东,呈现裸地-草地与草原-裸地-草地与草原的交替。青藏高原碳密度东部高,西部低、东南部高、西北部低,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本文创新性地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与分类过程对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基于服务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编制了1990年代末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图(比例尺1∶1000000),阐述了青藏高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差异特征,为服务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的发展、碳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地表覆被信息准确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加剧,迫切需要加强包括土地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区域内部存在凭借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人地矛盾,也迫切需要
学位
如何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经过三年的时间,采用盐水对玉米进行昼夜喷灌,就盐水中盐分的浓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节水灌溉指明了
作为上级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对下属的单位及人员,负有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如果下属单位或人员违法违纪,上级机关及领导相应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追究
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斑块植被普遍分布在整个流域,从上游山区的斑块森林、中游荒漠斑块灌丛到下游荒漠河岸林斑块。这些斑块是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的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稳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特色地方文化丰富着民族声乐不断发展。山西民歌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汇聚,分析研究山西民歌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普及与推广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区域空间结构中的一些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规划日益重视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这对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现实中
学位
人们常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立身处世的格言,笔者认为,仅有此是远不够的,还应做到“防己之心不可漏”。何出此言?这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陈同
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地理问题是复杂性问题,对地理问题的研讨需要新的方法。本文根据空间分布性、空间移动性和时间约束性地理问题的研讨需要,借鉴“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
本文在对微波遥感发展、概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多频率、多极化被动微波辐射计数据开展了微波植被指数研究,植被光学厚度的频率响应特性研究,以及利用微波植被指数提取地表植
黄河上游的河道演变研究主要集中在宁蒙河段,而黄河青藏高原河段的研究仍少有涉及。位于青藏高原的黄河第一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发育着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