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夹河镇山洪灾害防灾规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城市化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因。但我们在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增大的可能,尤其在面临强烈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时,将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7%,山地村镇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更是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加大。例如,2010年8月7日22时许,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山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我国东北辽宁省的山地丘陵地区也同舟曲遭一样受洪水与山洪泥石流重大的破坏,以及大量人员的伤亡。村镇避难场所是应对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化村镇用于民众躲避危险的安全场所。为了提高山地村镇避难场所的避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必要对山地村镇的防灾空间规划技术策略深入研究,以便为山地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完善和维护、避难场所避难能力的加强以及避难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理论为基础,结合城市防灾学、城市安全理论、环境因素影响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分析了村镇山洪灾害的成因及与村镇建设规划的关系,得出了村镇应对山洪防灾的空间规划手段,试图总结出山地村镇山洪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技术的关键点与策略,希望能对防灾规划体系的完善提供帮助。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防灾规划的相关文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  村镇防灾空间系统的建立及其规划原则,论文建立了研究村镇防灾空间系统的不同层次,确定了村镇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在村镇规划和村镇防灾规划中的地位。阐述了乡村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程序和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村镇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的方法,论文对上夹河镇防灾空间系统的规划方针进行分级、分层面的详细研究。在村镇总体防灾上探讨了乡村总体空间结构的防灾化,并从村镇区域和个体乡村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在应急避灾系统层面上提出建设村镇应急防灾避灾空间,讨论了各功能子系统,及各系统在镇区、村社两个层次的具体形式。在微观层面提出了建小村镇防灾空间体系,分析了设施环境的防灾规划设计方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工作理念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变化引起了档案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应改变。面对这一变化,档案馆应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如何在其功能空间发生改变的同时满足其更高
日渐污染的环境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威胁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土地资源减少与工业飞速发展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成为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但是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再仅仅希望医院能够提供医疗救助功能,还希望医院为就诊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满足就诊者身心全方位的要求。就诊者本着对医院
2011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比重由13.3%增加到16.0%。同时,老龄化进程与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相伴随,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老年福利设施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城市原有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为契机的地下公共空间大规模开发成
当代历史文化保护实践中,那些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比如北京故宫。然而,对于一类具有一定数量的物质遗存、尚有可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的城镇地区,由于其物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现代城市文明让人们享受到了丰富多样的生活乐趣。然而,还有一部分障碍人群,在城市中步履维艰。通过调研发现,带给障碍人群的困扰,主要是由于
近代中国建筑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营建法规的转型。本文以史料为依据着重梳理了近代以来南京颁布的多项城市营建法规条例,通过法规制定背景、法规内容和对城市发
步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出行方式。通过步行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和细致的与外界环境或是他人进行接触和交流。城市在形成之初就是为步行者准备的,但是随着汽车的出现并逐渐成为城市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有千万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住房的紧缺以及城市中心地价的攀升等因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