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二是淡水资源短缺,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四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导致农业污染日益严重。从理论上说,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源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现代农用工业品使用数量的增长,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和效率增进等。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受到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制约日益突显,同时物质资本继续投入也将受到要素报酬递减的制约,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和农用工业品投入来增加农产品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国际经验也表明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增长所获得的经济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研究农业技术进步与效率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利用中国28省1984-2014年农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差距,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探究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提高地区农业技术效率,缩小地区差距的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下,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下,将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分解为技术差距与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东部地区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地区,最低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技术差距最高,西部地区技术差距最低,说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最接近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效率水平,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与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差最大。(2)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人文环境的不同,农业人力资本、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适度提高对不同地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和农业中间投入尤其是物质资料投入的增加将对三大区域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中间投入仍然是农业技术效率提高的重要来源;农业受灾率对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在防灾抗灾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