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腮腺切除术(SP组)和部分浅表腮腺切除术(PSP组)应用猪真皮胶原移植术后的Frey综合征的比较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唾液腺肿瘤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3%至10%。其中75%至85%来自腮腺,而70%至80%是良性的。多数累及腮腺浅叶,占腺实质的80%。良性肿瘤在腮腺中更为常见,约占全部的80%,其中80%是多形性腺瘤,其次是沃辛肿瘤和单形性腺瘤。上叶是约80%肿瘤发生的主要部位。腮腺肿瘤的治疗要求切除肿瘤和周围腮腺组织的一部分。选择以下一种手术:囊外剥离,局部浅表腮腺切除术,浅表腮腺切除术,全腮腺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面神经)以及合并或不合并颈淋巴结清扫术。首选的手术方法是浅表腮腺切除术(SP)和局部浅表腮腺切除术(PSP)。两种手术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面神经的分支方式和位置,而不是肿瘤的大小和程度,决定了 SP切除的大小和腮腺组织的数量。为了防止这些并发症,已开发出各种技术,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材料。为了减少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在切除后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已使用胸骨乳突肌移位术。弗雷氏综合症,也称为味觉出汗或耳颞综合症,包括产生强烈的唾液刺激后面部出汗,潮红,有时甚至耳前和颞部出现疼痛)这种综合症是在腮腺手术后出现的,其特征是与味觉刺激相关的腮腺区域的水肿和出汗增加。据文献报道其患病率在2.6%至97.6%之间。据报道,这是由于在愈合期间腮腺区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错误融合而发生的。为获得良好的面部轮廓,可使用游离的腹部真皮脂肪移植物,以减少术后味觉出汗的发生,而不会显著增加手术时间或延长住院时间。腮腺部分浅表切除术后,可将其余的腮腺和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缝合回到胸锁乳突肌。这种SMAS干预似乎可以减少Frey综合征的发生。同时,保留了耳颞神经和面神经之间的联系。为了防止这种并发症,已经引入了许多手术方法来防止异常的神经连接。这通常是通过在腮腺和皮肤之间放置诸如筋膜,肌肉或人造真皮基质的物理屏障来实现的。报道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将AlloDerm膜放置在解剖平面上。但是,由于成本高和尸体皮肤来源有限,其开放性受到限制。Permacol(猪真皮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自然特性的强力生物不可吸收植入物,使其适合在颌面部区域使用。它可以解决腮腺手术后面部轮廓畸形和Frey综合征的术后问题。先前的许多研究都通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来比较两种腮腺手术,但是这些研究并未使用永久性前体植入物来预防Frey综合征。目的:采用猪真皮胶原移植术比较浅表腮腺切除术(SP组)和部分浅表腮腺切除术(PSP组)后的Frey综合征发生率。材料与方法:这是一项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郑州大学三级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的为期两年的医院研究。该研究纳入了 2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通过细针穿刺活检,CT和磁共振成像进行评估。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被排除在外。根据腮腺切除术的程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之一:125例行腮腺浅表切除术和125例行局部腮腺浅表切除术。所有患者都被告知了 Permacol的技术和来源,并同意使用。对于SP技术,主要的面部神经干被识别并追溯到其分支,然后所有的病例的腮腺管都将切除。随后,肿瘤的整个腮腺浅表组织区域被切除。对于PSP技术,仅暴露肿瘤周围的分支,并用周围腮腺周围0.5至1 cm的正常腮腺组织切除腮腺肿瘤,所有患者均保留腮腺管。这种方法仅去除了肿瘤部位,并避免了需要更广泛的面神经解剖。切除后,应用Permacol膜,以覆盖组织缺损的周围。这样,Permacol膜在耳颞神经的神经纤维和皮肤上皮瓣的上层产生汗腺的交感纤维之间设置了屏障。为了将Permacol植入物缝合到腮腺组织,使用了可吸收的3/0聚乳胶910(Vicryl)针。小心使用永久性固定支架可避免损伤腮腺神经丛。还应注意确保所施加的膜应足够紧,以类似于腮腺的轮廓并充分支撑上面的皮瓣。所有病例均使用负压引流;将皮瓣放回原处并分层缝合。随访患者至6个月,以观察并发症。将接受浅表腮腺切除术的患者与进行部分浅表腮腺切除术的患者的Frey综合征的发展和6个月的复发进行了比较。向所有参与者说明了研究目的,保证知情同意并保密。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统计分析:将收集的数据转换为变量,进行编码并输入Microsoft Excel。使用SPSS-PC-19版本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评估。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和两组可比较组之间的差异通过学生t检验(未配对)或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测试,而定性数据以百分比表示。比例之间的统计差异通过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检验。小于0.05的“P”值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P组包括125例患者(51例女性和74例男性),平均年龄为48.4±9.6岁。PSP组包括125例患者(77名女性和48名男性),平均年龄为50.2±11.2岁。观察到的最常见的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其次是沃辛肿瘤,基底细胞癌,肌上皮瘤和囊腺瘤。SP组手术时间为136.2±34.5分钟,PSP组手术时间为95.1±29.6分钟。PSP组中有3名(2.4%)患者出现Frey综合征,SP组中有9名(7.4%)患者出现Frey综合征。SP组(19.2%)比PSP组(4.0%)更容易出现面瘫。结论:与SP组相比,PSP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在适当情况下应考虑PSP。Permacol在术后面部轮廓修复和预防Frey综合征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让机器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长期的目标,其中如何衡量机器是否理解自然语言本身也是一个难题。作为智能问答的子任务,机器阅读理解是指给定一段非结构化文本和相应的问题,机器阅读文本后给出问题答案。因为机器解题过程中需要隐式完成很多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底层任务才能给出正确答案,所以机器阅读理解任务非常适合用来评估机器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机器阅读理解都有着重大的价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任何行业都会有大量的数据产生,怎样从这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而高效的聚类算法,是挖掘到有用的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在众多聚类算法中,模糊聚类采用模糊数学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分类的方法,近年来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论文的重点工作概括如下:(1)本文的前期工作中,对模糊聚类算法和粗糙集理论做了调研。模糊聚类根据样本间的特征、相似性建立模糊相
纳米药物具有靶向性药物递送和药物可控性释放的双重优势,已成为抗肿瘤药物新的研究热点。纳米药物需要从释放速率、细胞毒性和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于目前很多评估方法相对复杂,所以本论文选用相对简单的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压痕技术研究细胞的力学性质评估纳米药物疗效。主要内容如下:1.在用阿霉素(DOX)处理的细胞上测试了基于AFM的纳米压痕分析药物功效的可行性。未加入药物时宫颈癌(He
p53蛋白是一个促凋亡的肿瘤抑制因子,由393个氨基酸组成,通常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作为转录因子,p53直接调节的靶基因有近500个。因此,p53参与了众多的细胞过程,其主要功能是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衰老、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等。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p53主要在以Mdm2、Cop I等E3泛素化连接酶为主的负调节因子的作用下维持着较低的水平。当出现癌基因表达、DNA损伤、新陈代谢功能紊乱等压力
本文以1928年至1937年间国立中央大学在校生及旁听生在校园内外进行的一系列新文学创作为研究中心,主要试图梳清这一时期的创作史实,分析各类创作取向的特征及意义。在导论部分,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历史,认为该选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历史考据和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史料和文本中重新探析这一时期中大校园新文学创作的情况,理论上则主要受大卫·哈维与布尔迪厄的影响。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反思认为,
壳寡糖(COS)是一种功能性糖,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影响COS在体内的生物活性,还可影响BSA的食品功能特性。本文以BSA为模式蛋白,探索蛋白质和COS相互作用的机制及COS静电修饰对BSA的界面行为和泡沫特性的影响,挖掘协同机制,并将COS/BSA静电复合物应用于模型食品中。本研究可提供蛋白质-COS相互作用和功能特性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拓展COS在食品、药品、生物医学
可变建筑就是通过某种构件或者装置,在形式或结构上完成一定的位置变化或几何变化,让建筑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跨学科的发展给可变建筑带来新的活力,在材料科学、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步的帮助下,可变建筑产生了诸多新型的装置或体系。这些研究的过程都是通过关注一种新兴材料或者新兴机械结构的性能和特性,探索出具有普适性的应用可能和组合方式,从而将这一原理作为可变建筑的方法,最终设计新型的适应性建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深深地影响我们的设计思想,建筑师们逐渐突破传统欧几里德对于建筑形态的设计限制,寻求更多的设计灵活性以及可变性。然而生产技术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导致对于非标准的构建生产制造的成本十分高昂以及施工的效率低下。而折纸这种操作手法可以通过空间转换的方式把平板材料变成立体结构,同时它原有的特性不会发生改变,这样比传统的制造异形构件的方法有更低的产生成本与施工难度,结合建筑工业化可以快速地实现多
蒙古栎次生林常见于我国东北地区,多为阔叶红松林过伐后形成的处于次生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因之前对蒙古栎树种特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现存的多是林地现实生产力较低且生态功能退化的林分。为精准提升蒙古栎次生林质量,探索合理的经营措施,有必要深化蒙古栎次生林对不同抚育间伐方案的短期和长期响应机理研究。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塔子沟林场的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2块1hm2长期观测样地2013年
随着汉语热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韩国的汉语教学界也涌现出了多样的教学模式,从单纯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步专注于学习者在实际交际情况中所需培养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在注重交际能力的课堂教学方面,“听说”技能便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然而就目前的汉语课堂而言,在有针对性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听说训练仍显薄弱,特别是对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的学习者而言则更不利于其训练听说能力。本文所要探讨的视听说教学具有克服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