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癌症诊疗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用作药物载体实现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特别是镧系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双光子或多光子过程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或紫外光,因此被认为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NPs)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低毒性、低光褪色性以及较强的生物组织穿透性等,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光敏药物载体。除了这些性质,Gd、Yb等离子的掺杂使得稀土发光材料具备同时实现CT等多模式成像的能力。本论文主要采用热分解方法合成多级核壳稀土纳米材料,然后将材料表面修饰金纳米团簇(Au NCs)。对材料的发光性质、生物相容性、多模式成像、光动力/光热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内容可以总结如下:设计合成Au NCs/UCNPs复合材料。利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尺寸50 nm左右的三层核壳NaGdF4:Yb/Er@NaGdF4:Yb@NaNdF4:Yb纳米颗粒,该产物形貌均一、分散性良好,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可发射出明亮的绿光,与直接紫外光照用于肿瘤治疗相比,近红外光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然后在表面修饰了Au NCs,将上转换/CT成像多模式成像相结合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质可以对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过程进行光学成像,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这一过程进行观察。得出了金纳米团簇可以随复合材料被Hela细胞所吞噬的结论。还通过进行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溶血性等实验,显示了复合材料在生物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最后,我们在小鼠体内对该复合材料的多模式成像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材料在CT成像中具备很好的造影能力,且在小鼠体内也具有较好的表皮穿透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非糖尿病的初发脑梗死(fis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FACI)患者与复发脑梗死(recurren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RACI)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
目的:比较腔镜下细径胆管(0.3-0.8cm)取石术后采用气囊鼻胆管引流与输尿管导管引流的优劣性,探讨哪一种引流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XX医科大学XX附属医院行细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留置气囊鼻胆管或输尿管导管引流的临床资料各65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胆汁引流情况、肠功
遗传重组是生物进化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生物通过遗传重组插入、删除或重排功能基因及对应性状,修复各种因素导致的DNA损伤,维持遗传物质正常的复制及分离,实现遗传信息的动
全钒液流电池(all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FB)是一种新型的储能电池,具有设计灵活、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一系列优点。VRFB可作为配套电源,应用于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发电、军用蓄电等领域。近些年来VRFB技术发展较快,但VRFB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克服若干技术障碍。目前,石墨毡材料由于导电性较好、稳定性高、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等优点成为
目的通过分析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双向Glenn术)后患者的心导管检查结果,评价双向Glenn术的手术效果及指导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下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病症之一,由于其致病因素的复杂性、病情发展的交互性和变化性,以及患者个体特征造成的各种不确定性,使癌症的治疗难度倍增。已有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医院诊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检测1组,均经辅助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
<正> 在日本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文化传统及西方文化,即在和洋文化融合中,如何坚持日本文化的主体,这是研究包括文化现代化在内的日本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目的
薄膜罐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LNG(液化天然气)低温储罐类型之一,由混凝土外罐、薄膜内罐、内外罐之间的绝热系统和其他附件组成。介绍了薄膜罐的结构和特点,与9%镍钢全
量子非局域关联(量子纠缠、量子导引(Einstein-Podolsky-Rosen导引)和Bell非定域性)在许多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实现量子信息任务的重要资源。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