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其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步入了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在道路建设中,由于路面结构的造价占道路总投资相当重的比例,同时路面结构不仅承受车载的作用,同时还要进经受环境条件的考验,常是最容易损坏的部分,再加上路面结构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路面结构的设计研究成为公路界十分关心的技术问题之一。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燥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目前的城市道路大建设中已成为常用路面结构而加以推广。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结构组合设计是其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广泛了解,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及长期公路、城市道路设计经验,将公路路面设计的方法应用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结合合肥市蒙城北路(城市快速路)路面的设计实例,对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各结构层材料及其参数的选用,不良地质的处理,路面竣工验收指标、施工注意事项等。并按照公路工程的检测要求,通过弯沉试验对路面各层进行了验收检验。检测结果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目前,合肥市蒙城北路(城市快速路)已建成通车,运营状况良好。 在蒙城北路施工全过程中,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施工期间的设计代表,参与了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对如何将规范贯彻于设计,再将设计实现于施工,有着深刻的感悟,这次毕业论文的撰写,实际上也是自己设计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可供同行在同类设计中参考。 目前,正值城市路网大建设时期,沥青路面以其众多的优点而成为首选路面结构,必将在将来的设计、施工中得到不断翻新和优化。如何从经济、适用、美观等综合效益考虑沥青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呈现高强、薄壁的发展趋势,其截面形式越来越复杂,屈曲形式除了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外,还有畸变屈曲模式。这些构件很难用传统的有效宽度法进行计算。直接强度法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以其高工作性及高耐久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建筑领域近乎不可替代的产品。随着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大跨和超大跨
井下地脉动测试是一种新型的原位测试方法,利用该方法可直接测量深部土层的地脉动,取得深部土层的动力特性参数。传统的地表地脉动测试记录仅能反映地表下十几米范围内土层的
钢结构作为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的代表,具有施工污染环境少、能耗低、材料回收利用率高、抗震性能好等综合优势,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在钢结
地震滑坡是山区地震常见的地震灾害现象,滑坡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规律是研究边坡地震稳定性的首要问题,了解边坡的地震响应规律目的是明晰在地震波作用下坡体的响应分布情况。边坡的地形效应,地质效应和震源效应是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的三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数值模拟为技术手段,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地震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1)地形效应:通过建立不同坡高、坡角
学位
约束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Brace)是一种消能减震支撑体系,内核钢支撑在拉力和压力作用下可以达到充分屈服,具有很好的延性,滞回曲线稳定饱满,而低屈服点BRBs在小位移水
多次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建筑物倒塌破坏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根源,碰撞是强震中建筑物倒塌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结构碰撞研究成为抗震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要防止结
地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地面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是抗震设防的必要条件,“破坏机制”和“层间位移”是控制结
过渡段地基的差异沉降会导致路面沿横向产生裂缝或者“跳车”,用土工格栅处理差异沉降施工简便、效果明显、费用也较低,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本文采用原位试验、室内试验、室内模
城市地铁工程的修建基本上是在人口以及建筑密集的市区中进行的,地铁施工必定会引起地表沉降,对地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及给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致使产生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