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服务航天器姿轨一体化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任务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自主在轨服务凭借其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隐蔽性好等优势成为未来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作为服务航天器近距离操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其举足轻重的意义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空间任务中针对合作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目前已逐渐发展完善,而对非合作目标的交会、绕飞和接近跟踪等技术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为在轨服务航天器姿轨一体化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本论文立足于实际任务背景,紧密围绕航天器姿轨一体化建模与控制问题,重点研究了服务航天器对目标的姿轨一体化快速绕飞指向和接近跟踪两项关键控制技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在轨服务航天器姿轨一体化动力学建模问题,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需求,分别结合四元数和欧拉角,建立了考虑自然耦合、控制输入耦合的视线坐标系下快速绕飞段和最后接近段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作为后续章节系统分析和控制设计的基础。针对在轨服务航天器对非合作目标的快速绕飞指向控制问题,从视线坐标系下两者相对运动方程入手,详细分析、比较了轨道面内和水平面内圆形快速绕飞的速度增量与绕飞半径、周期和轨道高度的关系;通过合理设计标称绕飞轨迹、解算期望姿态指向,将快速绕飞指向问题转化为对期望状态的跟踪问题,并建立绕飞段误差动力学方程;进而,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的复合干扰上界未知且难于估计,为了提高系统的快速性、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滑模干扰观测器的快速绕飞指向控制算法,并通过有限时间Lyapunov定理分析了闭环系统稳定性。针对在轨服务航天器对非合作目标的接近跟踪控制问题,给出了最后接近段误差动力学方程;考虑到实际系统中存在的状态约束问题,基于界限Lyapunov函数提出了一种全状态约束的最后接近跟踪控制算法,并与传统二次型形式Lyapunov函数方法进行了比较;考虑到控制输入饱和的情况,利用自适应方法估计干扰及饱和差值上界的平方值,设计了输入饱和情况下全状态约束接近跟踪控制算法;又考虑到该方法对饱和差值估计的局限性,进一步基于Anti-windup补偿思想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饱和情况下全状态约束接近跟踪控制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并入电网,将对会电网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对电动汽车并网过程进行恰当的协调。同时,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作为简单的代步工具,为此
工业现场仪表在投入使用之前,通常需要对仪表的参数进行设置,当前仪表大多采用串口通信进行仪表参数设置,由于现场工作环境复杂,需要设置的仪表参数较多,不方便继续采用原有
现代作战要求系统的反应时间越短越好,高超声飞行器可以有效地缩短反应时间,无论是对于攻击方还是防御方都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与其他种类的飞行器不同的是,高超声速飞行器飞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投入运营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在不断增加,对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沿线时常发生地质灾害的线路上,或者高速铁路临近既有线施工
本文以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开发高性能、高效率、高指标的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再生制动系统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为目的,研究了纯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
陀螺飞轮是一种新型的微小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元件,同时集成了姿控执行器和姿态敏感器的功能,显著降低了姿态控制系统的体积、质量和成本。陀螺飞轮的控制可以分为轴向运动控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生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
随着电子行业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捷联式惯导系统(SINS)已经基本取代了平台式惯导系统,并成为未来惯性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然而在在高动态的环境下,载体的剧烈运动对导航
空间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科学价值。随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逐步发展,尤其是在深空探测,空间站在轨服务等领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