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及颗粒层对PM2.5捕集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颗粒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PM2.5(直径≤2.5μm的颗粒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由于从根源上完全控制细颗粒物污染是不能实现的,有效的过滤技术就成为保障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目前纤维及颗粒层过滤器作为广泛应用于滤除颗粒物的过滤设备,对其过滤特性的研究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烟气气溶胶在截面异性纤维多孔介质中的迁徙研究”为背景,对“Y”形和圆形截面单纤维及颗粒层对PM2.5的过滤性能进行研究,为选取捕集性能较好的纤维截面形状尺寸、探究复杂结构颗粒层的过滤性能提供一定依据。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1)郑州烟草研究院通过设计并搭建单纤维捕集烟气气溶胶颗粒的实验平台,研究了四种不同规格“Y”形截面单纤维在不同烟气速度、不同颗粒浓度下,迎风面颗粒覆盖率在0~9min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纤维迎风面颗粒覆盖率在不同工况下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增加速度逐渐变慢;在同一时刻,覆盖率随单丝线密度的减小、烟气速度的增大及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将用于验证建立的单纤维捕集颗粒数值模型的合理性。  (2)建立“Y”形和圆形截面单纤维捕集PM2.5的数值模型,并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求解出模型的气相场分布,并对气相场中所加入颗粒的运动位置、速度等参数的追踪记录,研究了不同截面单纤维在不同烟气速度下、不同颗粒浓度下,迎风面颗粒覆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小平均误差为3.61%,两者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截面纤维迎风面覆盖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约5min后“Y”形纤维覆盖率增加趋势变缓;不同截面单纤维迎风面覆盖率随单丝线密度(或直径)的减小、随气流速度的增大、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少纤维线密度(或直径)、增大气流速度、增加颗粒浓度能够使覆盖率迅速变大,但超过一定范围,覆盖率的增加速度逐渐变慢;同一时间,“Y”形纤维大于与其外接圆直径大小相同的圆形纤维迎风面的覆盖率,且纤维直径越小、气流速度越大、颗粒浓度越大,两种截面纤维的覆盖率相差越大。  (3)基于软球模型,创建不同结构颗粒过滤层对PM2.5的过滤模型,求解出其内部流场的速度分布和静压分布,研究气相场中所加入微粒的运动轨迹以及微粒在介质过滤层表面的沉积特征,获得了不同结构颗粒过滤层的压降损失,并探讨了过滤层厚度、微粒直径及气流速度对颗粒层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过滤层压降随气流速度增大、颗粒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速度越大,不同厚度颗粒层压降相差越大;颗粒过滤层的过滤效率,随所加微粒直径的增大以及气流速度的减小而增加;当过滤层厚度等于介质颗粒直径两倍时,介质颗粒直径越小,过滤效率越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供应日趋紧张,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燃煤电站运行面临着高效低污染的双重压力。锅炉作为燃煤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其燃烧过程涉及到多门学科交
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游离到血浆中;流场中大于150Pa的紊流切应力且作用时间超过1秒就会造成红细胞膜的破裂。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创建的血泵
中国的大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硫是主要污染物之一.治理SO污染的技术有许多种,该文综合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认为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式脱硫技术适合中国国情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该课
视觉系统是人体中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感觉器官,它对于人类获取外界信息以及认知世界都非常重要。视觉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也给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然而,全世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惟一的有机碳来源,可以通过催化热解的方法替代石油,制备烯烃和芳香
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度使得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微电子器件的高速发展。本文采用微细通道热沉作为散热结构方式,通过几何结构和流体的改变来获得
随着目前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解决长期慢性病的监护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医疗监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小型化、信息处理和无线数据传
建立全新的优化营商环境法制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维护公正法治环境、推动我省营商环境持续好转和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是新整合后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为改善我省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