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尊陶”现象探析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学研究领域,相较其他朝代而言,元代诗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者偶有提及也常持否定态度,郭绍虞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元代的文学批评》一节第一句话就是:“元代的文学批评没有什么特别可提的地方”。其实,元代诗学亦有充沛的资源和不少可取之处。元代文人处于较其他朝代而言更为混乱的时期:前有宋辽金元之综杂,后有朱元璋、陈友谅与元朝的争夺。再加上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遗民情愫始终伴随着元代士人。文人身处此种环境中,其心态必有特殊之处,其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亦与往时不同。基于这些独特性,本文拟对元代文人“尊陶”现象进行分析探究,通过现象的罗列归纳,寻找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目前学界对陶渊明接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宋、明、清时代,而元代文人突出的“尊陶”现象却问者寥寥。其实元代的“尊陶”现象及其产生颇有研究价值,不仅可以填补陶渊明接受史上的空缺,更可以通过此折射出元代文人的审美趋向和批评特点,从而有助于元代诗学研究的丰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元代文人“尊陶”现象的罗列归纳,针对元代题画诗等诗歌现象、陶渊明在元诗中的称引、元人对陶渊明的模仿三方面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对元代“尊陶”特点的分析,重点关注尊陶的丰富性与元人对陶渊明意象的再阐释。第三部分对元代文人“尊陶”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这是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元代统治者对于文人重视度不足,文人入仕无门,不得不转而“独善其身”,由此陶渊明悠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得到文人的追慕并成为他们的模仿范式;其次,元代道教兴盛,道教中人与文人关系密切,并且道教中的某些思想与陶渊明思想存在契合点;再次,元代文坛一改宋朝模拟拘束的风格,重自然重性情,这与陶渊明作品的特点再次不谋而合;最后,元人认为陶渊明归隐的最重要原因是心系晋朝,不肯仕宦刘宋。这种情操气节恰恰符合异族统治下元代文人的心理,他们对于陶渊明的这种精神极其青睐。通过对元代文人“尊陶”风气的探析,可以看出,元人对于陶渊明颇为重视,这也就为明清士人接受陶潜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何谓"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即银监会出台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称"三个办法一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淋巴细胞提取物,能够将免疫致敏信息转移到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激发剂。目前,该产品不仅用于家禽的免疫抑制
利用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提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全局优化算法 ,该方法模拟了生物遗传的过程 ,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 ,降低了对目标函数性质的要求
提出了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方法及加筋桥减载概念,用模型试验证明了高填方涵管加筋减载的有效性、加筋减载的合理布筋方式、影响加筋减载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加筋桥
唐代山水画与山水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两株各有千秋的艺术奇葩,本文从山水画与山水诗的文化背景与审美特征、山水画与山水诗的意境表现及相互作用、诗画关系的融合、诗画结合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合理的村庄规划,而进行村庄规划的前提是摸清某一地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以便于合理地进行村庄规划。随着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安全是一个民族兴旺繁荣的坚实基础;安全是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的前提纽带。安全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居安思危”这句成语提醒我们虽然看似平安的环境里也会
因诸多原因相互作用,致使今天的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状态,其中医患关系本质由伦理关系异化为经济关系和抽象的法律关系。重建医患关系除了发展医学科学、提高医疗水平外,还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更是举步维艰。如何使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