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学研究领域,相较其他朝代而言,元代诗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者偶有提及也常持否定态度,郭绍虞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元代的文学批评》一节第一句话就是:“元代的文学批评没有什么特别可提的地方”。其实,元代诗学亦有充沛的资源和不少可取之处。元代文人处于较其他朝代而言更为混乱的时期:前有宋辽金元之综杂,后有朱元璋、陈友谅与元朝的争夺。再加上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遗民情愫始终伴随着元代士人。文人身处此种环境中,其心态必有特殊之处,其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亦与往时不同。基于这些独特性,本文拟对元代文人“尊陶”现象进行分析探究,通过现象的罗列归纳,寻找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目前学界对陶渊明接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宋、明、清时代,而元代文人突出的“尊陶”现象却问者寥寥。其实元代的“尊陶”现象及其产生颇有研究价值,不仅可以填补陶渊明接受史上的空缺,更可以通过此折射出元代文人的审美趋向和批评特点,从而有助于元代诗学研究的丰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元代文人“尊陶”现象的罗列归纳,针对元代题画诗等诗歌现象、陶渊明在元诗中的称引、元人对陶渊明的模仿三方面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对元代“尊陶”特点的分析,重点关注尊陶的丰富性与元人对陶渊明意象的再阐释。第三部分对元代文人“尊陶”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这是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元代统治者对于文人重视度不足,文人入仕无门,不得不转而“独善其身”,由此陶渊明悠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得到文人的追慕并成为他们的模仿范式;其次,元代道教兴盛,道教中人与文人关系密切,并且道教中的某些思想与陶渊明思想存在契合点;再次,元代文坛一改宋朝模拟拘束的风格,重自然重性情,这与陶渊明作品的特点再次不谋而合;最后,元人认为陶渊明归隐的最重要原因是心系晋朝,不肯仕宦刘宋。这种情操气节恰恰符合异族统治下元代文人的心理,他们对于陶渊明的这种精神极其青睐。通过对元代文人“尊陶”风气的探析,可以看出,元人对于陶渊明颇为重视,这也就为明清士人接受陶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