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感染豇豆单胞锈菌的早期分子检测及差异表达蛋白鉴定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豆(Vigna angularis)是我国传统的杂粮作物,因其耐瘠薄、抗逆性好、生育期短等特点,是农业生产中常用插茬、换茬的重要作物,在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可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加之锈菌侵染后潜伏期较长,在一个生长季内可造成多次再侵染,若不及时防治,极易导致小豆锈病的大面积流行和危害,严重影响小豆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当前生产中小豆锈病早期诊断技术缺乏,对小豆抗锈病分子机理的认识不清,导致缺少成熟的理论指导防治实践,是小豆绿色高效生产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巢式PCR技术,建立了小豆感染豇豆单胞锈菌的早期分子检测体系,应用该体系实现了室内接种条件下的早期检测,为病害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明确了锈菌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的增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iTRAQ技术分析了小豆抗锈病品种响应锈菌侵染关键阶段的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探索小豆抗锈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结果:1.应用常规PCR技术筛选获得了可用于豇豆单胞锈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UV-ITS,在此基础上设计巢式PCR内引物UV-MX,构建了巢式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在锈菌基因组DNA浓度仅为4×10-6 ng·μL-1时仍可实现有效扩增,其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万倍。应用巢式PCR体系对人工接菌后不同时间的小豆叶片进行检测,发现该体系在接种后12 h即可实现对叶组织内带菌情况的特异性检测。此外,比较接种后不同时间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亮度发现,接种后24、48、120 h的产物浓度明显升高,表明上述时间点是锈菌在小豆叶片组织内的快速增殖阶段。2.基于巢式PCR检测结果,选取小豆抗病品种QH1在豇豆单胞锈菌接种后24、48、120 h后的样品,采用i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接种无菌水为对照,从不同处理样品中共鉴定6899个蛋白。以差异倍数>1.2、p-value<0.05为阈值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发现,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后24 h差异表达蛋白36个,上调表达11个,下调表达25个;接种48 h后差异表达蛋白48个,上调表达23个,下调表达25个;接种后120h,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70个,上调表达59个,下调表达11个。上述结果表明,伴随锈菌侵染而持续增强的防御应答是抗病品种QH1表现高抗的关键因素。3.差异表达蛋白功能注释表明,接种后24 h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SOD、POD显著上调表达,接种后48 h病程相关蛋白PR-2、PR-9和PR-14显著上调表达,接种后120 h病程相关蛋白PR-2、PR-3、PR-4、PR-5和PR-9等显著上调表达。对小豆响应锈菌侵染不同阶段差异表达蛋白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接种后24 h活性氧代谢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等通路显著富集,表明锈菌入侵早期影响了小豆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进而激活了下游防卫反应。接种后48 h差异表达蛋白在基因表达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显著富集,接种后120 h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在防卫反应、先天免疫反应、类黄酮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通路,表明锈菌侵染诱导了小豆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植保素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有效抑制了锈菌的定殖和扩展。4.在差异表达蛋白功能注释的基础上,对锈菌侵染不同阶段共有的上调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发现,小豆DIR蛋白在接种后不同时间均显著上调,为深入了解DIR蛋白在小豆抗锈病中的作用,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了小豆6个DIR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抗性品种中响应锈菌侵染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DIR蛋白在锈菌侵染早期即被显著诱导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在抗病品种中表达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更早,且不同DIR蛋白响应锈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小豆DIR蛋白在小豆抗锈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的不同成员在应对锈菌侵染时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焊接技术的效率、质量和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气体保护电弧焊由于适应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不
散装物料堆场是连接内陆运输和海上运输的中转站,在出口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场区的可连续作业、散料可同时堆取等优势,更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源自煤炭码头堆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工艺中,厌氧生物处理因其经济高效性和能源可回收性被国内外环保工作者所关注。然而,当有大量硫酸盐的存在时,硫酸盐还原产生的高浓度硫化物会抑制产甲
当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气候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有淡水资源严重污染等原因,导致全球的各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海水淡化是现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有效的海水淡化系统管理规划方案可以更有效率的缓解用水危机。在现实中有关海水淡化系统管理的各个方面会受不确定的影响,现有的针对海水淡化系统管理所开发的优化方法可解决的不确定种类较少、方法的可适用范围有限,且不能保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者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与认知损害的
合金组织的演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既涉及到宏观尺度上的传热及动量传输,又涉及到微观尺度上的晶粒生长与晶体成核。因此,除了需要控制不同的参数外,还需控制复杂的边界条件才可以实现对微观组织凝固过程的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观组织计算机模拟已经成为研究金属凝固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场法在描述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引入序参量,有效的解决了追踪复杂界面的问题,并且容易与其他外部场进行耦合,物理模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混合毒性评价一直是环境毒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抗生素和重金属是现阶段我国水环境中较为典型且常见的污染物,其毒性评价是进行污染治理的重要依据。现阶段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机体内很多蛋白受外界刺激后,会激活免疫系统。TRIM家族和USP家族蛋白在生命的多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结构域蛋白(Tri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各国都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可以用于收集水波能、振动能等,同时可以应用于传感器、自驱动系统等多个领域。
共享调节指的是协作过程中群体成员彼此调节相互行为的过程,对协作学习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协作学习中成员的共享调节过程,如何有效评价共享调节学习成为关注的重点。针对现有的共享调节学习评价存在的分析方法缺乏互证、数据利用率低、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未结合、缺乏群体感知等问题,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共享调节学习评价,了解协作群体内部的交互情况,对成员之间的调节状况进行阶段性跟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