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关键miRNAs识别及其对药物的影响关系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RNAs是一类长约22nt的单链非编码RNAs。miRNAs虽然不能够直接编码蛋白质,但是它们能够通过转录后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有研究表明miRNAs广泛参与包括癌症在内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形成过程,这使得miRNAs有望成为疾病诊断标记物及治疗的靶点。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miRNAs是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对基因的表达也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此外,由于miRNAs的多靶向性,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基于miRNAs和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以及miRNA-基因、PPI、miRNA-药物关系网络等公共数据库,开展疾病关键miRNAs识别以及潜在miRNAs-药物敏感性/耐药性关系预测研究。1.疾病相关的关键miRNAs识别:提出了一种系统性筛选疾病关键miRNAs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miRNAs与基因之间“多对多”靶向调控关系、miRNAs对靶基因复杂的调控机制(促进/抑制)以及靶基因在蛋白质网络中重要性。在该研究部分,我们提出了一种线性模型用于计算特定miRNA对其靶基因表达变化的贡献。综合miRNAs对靶基因影响强度以及靶基因的重要性,确定疾病中关键miRNAs。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3个癌症数据集,结果证实miRNAs对靶基因的影响具有促进和抑制两种,且两种机制所占的比例相当。该方法筛选出的排名靠前的癌症关键miRNAs,被证实显著调节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影响抗癌药物的药物治疗效果且与癌症的预后有显著关系。2.miRNAs与药物敏感性/耐药性关系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随机游走(BiRW)的方法预测潜在的miRNAs与药物敏感性/耐药性关系。现存的miRNA与药物敏感性/耐药性关系以实验收集的证据为主,且关系比较稀疏。本文构建了基于miRNAs相似性、药物相似性以及miRNA-药物关联关系的异构网络,采用BiRW方法预测潜在的miRNA-药物敏感性/耐药性关系。通过交叉验证和Denovo验证方式证实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语言学习观念理论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调查了高职大一新生的语言学习观念现状。他们普遍赞同自我管理和功能操练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认为选择有效的学
在探寻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古典名作的题旨之前,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可靠的有关作者本人的生活背景材料,理解和阐释便失去了依据,幸好李白这篇《梦游
会议
肢体瘫痪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0万,其中肢体残疾的患者约有2400万,是比例最高的残疾类型,约占残疾人总数的29%。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Lgr5及CD24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内镜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共200例。对所有患者辨证分型后有湿热蕴肠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虚夹瘀型各50例。同时根据结直肠息肉病理分
MIL-101(Cr)材料是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中的一种新型的微介孔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优点,被吸附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本
近年来,CFRP凭借其高强轻质、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电磁性等优异的性能,成为解决钢筋锈蚀问题的理想替代品,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得到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研究,并被广
植硅体碳(PhytOC)是除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木炭等外的最稳定而安全的碳的形态,在土壤中可稳定的存在千年至万年,且不参与大气碳循环,是储存在土壤中的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碳汇,
自2012年股权众筹进入中国以来,在国内发展迅速。近年来,股权众筹应用在我国公司融资方面成了普遍现象。截止2015年底,我国累计上线股权众筹平台117家,覆盖25个城市。在交易
流感病毒以其持续变异能力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引发人类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感染流感病毒,或因季节性流感
中国是锑矿储存大国,也是锑的生产大国,锑矿的开采及冶炼造成矿区周边土壤严重的锑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产生,秸秆还田是一种既能处理大量秸秆、又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增产措施。适宜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后会发生快速的腐殖化过程,导致土壤有机质性质发生变化,由此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因此,本文通过加2%秸秆的土壤和不添加秸秆土壤进行室内批次培养实验(240d),探究秸秆腐殖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