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及健康危害研究

被引量 : 182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掌握我国2010年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004-2010年我国18-64岁成人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以心血管及代谢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指标分析超重肥胖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以腰围及腰围身高比为指标探讨我国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及健康影响;为我国肥胖预防控制的政策制订、措施实施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证据和技术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利用对我国人群及地区有代表性的全国疾病监测点上收集的2004、2007、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我国成人肥胖流行现况、变化趋势、健康危害、中心型肥胖的特点等进行系统研究。利用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我国2010年成人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体重、不同腰围切点的人群中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和聚集情况;利用2004、2007、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2004-2010年我国18-64成人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通过比较分析腰围、腰围身高比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探讨评价中心型肥胖的指标。数据分析采用复杂抽样加权的方法,三年监测数据分别按照各年的抽样权重进行抽样权重的加权,并统一使用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事后分层调整。全部统计分析使用SAS9.3软件完成。研究结果1、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0%,男性超重率为31.8%,肥胖率为12.1%,女性超重率为29.4%、肥胖率为12.0%。随着年龄的升高,超重、肥胖率均呈现在自18-24岁年龄组开始先升高而在45-49岁后呈下降的趋势。城市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2.6%和13.7%,农村人群为29.5%和11.0%。城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地区。不同教育水平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在男女之间显著不同,男性受教育水平越高超重和肥胖率越高,女性则相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男性超重和肥胖率越高,女性则相反。2、2004、2007、2010年我国18-64岁成人的超重率分别为23.8%、26.6%和30.6%(男性23.0%、27.4%和32.1%,女性24.7%、25.7%和29.1%),2004-2010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4.3%。肥胖率分别为7.2%、7.7%和12.1%(男性6.3%、6.7%和12.5%,女性8.1%、8.7%和11.7%),2004-2010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男性超重、肥胖增长速度分别为5.7%和12%,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地区的超重和肥胖率上升速度均快于城市地区。201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比已经从2004年的3.6:1发展为2.6:1。3、超重、肥胖人群中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聚集流行普遍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超重和肥胖人群中分别有11.6%、18.3%的人患有糖尿病,高于正常体重组(6.2%)。超重人群中31.1%的人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聚集,其中男性为33.8%,女性为28.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肥胖的人群中47.6%的人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聚集。男性为52.1%,女性为43.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不论男女,超重、肥胖组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聚集的比例高于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超重人群中61.0%的人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聚集,男性为64.5%,女性为56.1%。肥胖的人群中76.5%的人有危险因素的聚集。男性为80.5%,女性为72.4%。不论男女,超重、肥胖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高于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在调整了年龄、现在每日吸烟、现在饮酒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家族史,男性超重人群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聚集的比例是非超重肥胖者的3.8倍,肥胖者是非肥胖人群的4.3倍,女性分别为3.4和3.5倍。男性超重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是非超重肥胖者的3.4倍,肥胖者是非肥胖人群的4.4倍,女性分别为3.3和3.9倍。4、以中国成人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中腰围切点为判断标准,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率为40.7%,男性为39.6%,女性为41.8%。总体上呈现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在65岁以后呈现下降的趋势;45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44.4%、40.8%和34.6%,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城市、农村地区的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46.4%和35.6%,城市显著高于农村。2004-2007年我国18-64岁居民的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31.8%、34.6%和39.8%(男性分别为29.4%、33.7%和39.7%;女性分别为34.3%、35.5%和39.9%),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3.8%。农村地区上升速度较城市地区快;东中西部比较以西部地区上升速度最快,平均每年上升7.5%。我国正常体重成年人群中,中心型肥胖的比例为14.8%;其中男性为12.5%,女性为17.2%,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1我国2010年有1.2亿成人肥胖,3.2亿成人超重,4.4亿成人超重或肥胖。不同教育水平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在男女之间显著不同,男性受教育水平越高超重和肥胖率越高,女性则相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男性超重和肥胖率越高,女性则相反。22004-2010年,我国18-64岁成人超重、肥胖分别以每年4.3%和9.0%的速度上升。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不同人群均呈上升的趋势。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男性人群上升速度较快。肥胖增长速度高于目前世界平均水平。3我国超重和肥胖成年人群中,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特别是60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十分严重。在体重正常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危险因素流行和聚集,特别是腰围过高而体重正常的人群。4应针对我国成年人肥胖流行的特点及健康危害制定肥胖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继续加大肥胖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应大力倡导人人维持健康体重的策略;应重视超重肥胖人群的心血管代谢病危害;应关注农村和西部地区;应积极发展适宜技术;应加强对肥胖及相关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
其他文献
<正>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今天的信息系统已不单纯是企业的技术支撑,而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
在水闸、泵闸工程中,墩墙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裂缝有贯穿性的,也有非贯穿性的,大多发生在墩墙混凝土浇筑10d后的一个月内。墩墙裂缝需及时处理,处理不好将影响墩
搭建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实验平台,针对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动力电池进行了相关充放电实验。利用实验系统采集到的动力电池电压与电流,采用自校正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居民及家庭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需面对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如何管理家庭资产、如何进行理财投资规划、如何分散风险以及如何提高家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上强调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新型农户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户的发展亟需农村金融资本的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浏览器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音/视频通信应用不断涌现。传统的音/视频通信应用需要安装插件或者把应用做成客户端的形式才能提供实时音/视频通信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用电器日趋智能化和功能复杂化,用户在对功能多样性的诉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机-环境和谐的使用体验。本文通过对情境认知机理的研究,将其运用到家电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促进,近些年我国园博会的举办正逐渐走向高潮。园博会是游人观赏游览、以及专业人士交流学习、观赏互动的良好平台。园博会中城市展园的设计对我国景观
WebRTC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不依赖于第三方插件的由浏览器原生支持的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web实时通信方式,WebRTC以其较低的开发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