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发展产业,不仅代表着一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扩大,2020年为7763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约30%,年均增长率为10.9%。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已居世界前列,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也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相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发展产业,不仅代表着一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扩大,2020年为7763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约30%,年均增长率为10.9%。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已居世界前列,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也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加入WTO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步入共同发展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双向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一方面基于理论对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丰富有关双向直接投资与贸易出口的相关文献,使文章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向直接投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趋势和地区差异,基于贸易及投资理论,分析了双向直接投资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产业升级和资本积累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创新要素寻求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作用。接着,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额进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都能积极地促进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而双向直接投资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负向作用。通过分地区检验进一步发现,东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促进作用,东中部双向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有负向作用。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以及经贸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双向投资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迭代;培育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实力。
其他文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使RCEP伙伴国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对象,中国对RCEP伙伴国直接投资流量逐年攀升,投资潜力巨大。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0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越欧盟达1733亿美元,占中国对世界投资存量的6.7%。RCEP将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多投资机会,扩大我国对
中国企业依然存在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国际化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必然途径。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绩效是国家与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现阶段,学者们找到了一些企业国际化创新的影响因素,具体有企业间合作、跨国企业导向、企业母国创新网络、企业高管心理韧性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也在探索企业国际化创新的其他影响因素。结合制度基础观与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边境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节点,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内联八省、外接俄蒙、靠近京津”,有“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祖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中蒙俄经济走廊”和“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新冠疫情放缓世界经济发展,然而,在艰难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贸易规模在稳定的扩大,在国际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区域贸易逐渐向稳定、平衡方向发展,贸易市场体现出多元的现象,外贸环境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高,安全性越来越强。然而,面对多边贸易体制,以及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风险,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稳定问题加大,关键技术水平亟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被动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已不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一些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价值链上游并与发达国家企业进行竞争,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创新竞争力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企业的制约,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仍然很弱,而科技创新竞争力却是中国企业能否摆脱发达国家企业制约占据全球全球价值链优势地位的关键。IFDI和OFDI作为国际知识溢出的两大重要渠道,已经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标的、内容及形式出现了新的改变,伴随数字经济发展而崛起的数字贸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等一系列“数字中国”建设中,中国的数字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仍与美国、爱尔兰和英国等数字贸易强国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数字产品的范围边界也在不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动荡中。近几年,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等事件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挑战,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浪潮逐渐上升。并且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紧密联系,一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主体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本身,而是已经逐步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进入增长疲软的时期,复苏步伐缓慢,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局势的变化,开始
在当前世界经济深陷衰退背景下,全球经济与贸易遭受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如何在现有严峻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世界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将显著促进贸易出口,由此全球经贸领域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对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上。贸易便利化是WTO与APEC等国际组织倡导推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中东欧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亚欧大陆桥的枢纽,以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正在从传统合作模式逐渐步入拆分价值链的产品内分工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制造业全球竞争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的两端的高质量创新和服务等高利润环节;而竞争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低利润环节,如原料加工和制造装配。旧时代中主要依靠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模式不复存在,各企业纷纷转向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以增强竞争力,反应在表现上即为服务要素向制造业内核的不断涌
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福建省加工贸易发展也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加工贸易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福建省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金,为福建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以及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业整体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些年来福建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越来越低,让大家认识到加工贸易总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我们要将目光集中在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