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缅甸经济援助政策研究(1947-1958)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tl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利用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缅甸国家档案馆、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和《尼赫鲁选集》中的历史文献,旨在阐明1947-1958年美国向缅甸提供经济援助的动机、过程以及影响,揭示战后东南亚冷战格局的特点以及对美国向缅甸提供经济援助进程的影响,同时对美国制定和实施对缅甸经济援助政策时,援助国美国和受援国缅甸的国内因素、两国领导人政策取向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分析。第一章论述了1947年2月28日杜鲁门政府与缅甸临时政府签署《美缅剩余财产协定》的历史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英国、法国、荷兰等东南亚传统殖民大国国力削弱,战后东南亚各殖民地纷纷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东南亚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与此同时,战后美国国力强盛,在此基础上美国积极追求全球领袖地位,一方面希望缅甸等东南亚地区殖民地人民通过发起民族解放运动,在东南亚地区削弱曾经的世界领袖——英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杜鲁门也需要联合英国共同对抗苏联,经过综合考量美国只得减缓在东南亚地区削弱英国影响力的外交政策,因此战后美国对缅甸等东南亚殖民地人民发起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态度较为冷淡。但是美国为了实现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必须扩大在缅甸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所以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2月28日与缅甸临时政府签署了《美缅剩余财产协定》。根据协定,美国需要将战时停留在缅甸的吉普车和军用卡车转卖给缅甸,由于缅甸缺乏美元现金,因此杜鲁门政府向缅甸提供了为期20年的价值5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同时为了扩大在缅甸的影响力,杜鲁门政府将这500万美元收入全部用于缅甸经济建设,从而提升了美国在缅甸的国际影响力。第二章论述了1950年9月13日杜鲁门政府与吴努政府签署《美缅经济合作协定》的历史进程。由于冷战爆发初期美国将外交战略重心选定为欧洲,因此1947年2月28日杜鲁门政府与吴努政府签署《美缅剩余财产协定》之后,美缅经贸关系处于较低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结盟、朝鲜战争爆发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使得杜鲁门政府意识到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将遭到损害,因此对于缅甸等东南亚新兴民族国家的关注度开始提升。1950年初通过派遣杰瑟普和格里芬使团访问缅甸,美缅双方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1950年9月13日杜鲁门政府与吴努政府正式签署《美缅经济合作协定》。根据协定,缅甸获得了美国提供的1000余万美元的经济援助。吴努政府根据《美缅经济合作协定》在接受美国提供的经济援助的过程中,美国还在暗中支持盘踞在缅北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1953年3月17日缅甸外交部长藻昆卓向美国提出终止《美缅经济合作协定》的要求。经过多次交涉未果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只得接受吴努政府的意见,在1953年6月30日终止执行《美缅经济合作协定》,但是已经派遣至缅甸的美国经济专家在《美缅经济合作协定》终止后仍留在缅甸进行经济援助,1953年6月30日之前美国已经在缅甸投入建设的援建项目也需要继续执行。第三章论述了1956年6月30日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吴巴瑞政府签署《美缅技术与大米交换协定》的历史进程。缅甸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了以大米种植业为主的畸形经济发展结构,独立之后也未能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朝鲜战争结束后,全球大米需求量下降,缅甸国内出现大量滞销大米,在大米出口已经成为缅甸政府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的情况下,缅甸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为此,吴努政府建议同为亚洲大米重要出口国的美国,降低在亚洲的大米出口量,并向缅甸提供经济援助。美国农业部以及农场主利益集团不愿在经济收益问题上让步,从而制约着艾森豪威尔政府制定和实施对缅甸的经济援助政策。随着1955年底苏缅政要互访的实现,以及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对缅甸的经济援助规模不断扩大的局面的出现,艾森豪威尔政府只得接受吴努政府提出的“美缅技术与大米交换计划”,以牺牲美国经济利益为代价,向缅甸提供技术援助。1956年4月米高扬访问缅甸,苏联再次向缅甸提供更大规模的经济援助的背景下,美国又增加了10万美元援助缅甸的款项。1956年6月30日,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吴努政府正式签署《美缅技术与大米交换协定》,美缅关系得到改善。第四章论述了1956年2月8日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吴努政府签署《美缅农产品贸易协定》、1957年3月21日签署的《美缅贷款援助协定》以及1958年5月28日签署的《美缅贷款援助协定续约》的历史进程。1955年缅甸因为大米滞销而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受阻,为了解决大米滞销和经济发展问题,吴努政府向美国提出利用缅甸大米换取美元现金贷款的提议。由于缅甸向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大米、橡胶以及矿藏等战略物资,违反了美国国会通过的《巴特尔法》,导致艾森豪威尔政府无法向缅甸提供贷款援助。面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与缅甸经贸合作日趋密切的局面,艾森豪威尔政府责成美国农业部根据“480号公法”向缅甸出口经济发展所需的农产品,并允许吴努政府用缅币结算,再将80%左右的缅币用于缅甸经济建设。经过多次谈判,1956年2月8日,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吴努政府签署了《美缅农产品贸易协定》。《美缅农产品贸易协定》虽然缓解了缅甸经济发展的压力,但是并未实现向缅甸提供贷款援助的目标。随着1956-1958年缅甸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美国国会终于放宽了《巴特尔法》对缅甸的限制,于是美缅在1957年3月21日和1958年5月28日分别签署了《美缅贷款援助协定》和《美缅贷款援助协定续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在缅甸的影响力。论文结语部分概述并分析了1947-1958年在东南亚冷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以牺牲本国经济利益为代价,仍愿意向缅甸提供经济援助的历史进程。从中反映出,1947-1958年东南亚冷战格局的特性、美缅战略文化差异、美缅领导人在决策时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程度、美国国会以及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共同影响着美国制定与实施对缅甸的经济援助政策。
其他文献
电极粘结剂和聚合物电解质是电池中重要的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由结构决定。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电极粘结剂和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具体应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功能单体,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实现共聚单元在分子链中的可控排布,证明了分子链组成和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为粘结剂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粘结剂是电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承担着将活性物质、导电剂与集流体之间紧
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与多种微生物共存,这些微生物与植物宿主共同进化形成复杂的“共生功能体”,并影响植物的健康与生态功能。半人工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向根际环境释放氧气的同时通过根分泌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碳源,为各种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对湿地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中的根系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植物的物种、自身的生长发育等都影响植物根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功能
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是试点项目。BRI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外交政策项目的标志。该计划于2015年3月由中国国家发改委起草,旨在建立一种新的全球关系,以合作共赢为特色。一带一路设想在通信基础设施,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网络中进行新的国家指导投资,以进一步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联系,不仅在亚洲,而且在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部分,巴基斯坦通过C
学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中心。历史时期的河南是各民族交会、冲突、杂居和融合的重要地区,发生在这里的民族融合和族群迁徙频繁,"河南人"在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和形成。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在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H2S在植物抵抗逆境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H2S的抗逆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比如干旱,重金属和盐胁迫等。H2S能够通过巯基化作用调控靶标蛋白从而调节蛋白结构与活性。褪黑素(Melatonin,MEL)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吲哚类小分子化合物,是较强的内源性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战略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所需要的能量不断地激增,其能耗高的弊端日益凸显。所以亟需对高效率、高密度电源展开研究,本文所提出的两级式高频隔离AC-DC变换器具有设计简单和控制精准等优势,在同类型变换器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首先本文对AC-DC变换器进行研究和分析,前级为交错并联图腾柱PFC结构,通过对其八个工作模态和等效电路的分析,推导出连续工作模式下各个模态的信号波形图。后
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已成为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化学沉淀、吸附法、膜分离和生物法等。其中,吸附法不仅具有去除效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环保和容易再生等优点,还可以实现水溶液中低浓度金属离子的有效去除。众多吸附剂原料中,天然高分子如壳聚糖、纤维素、木质纤维等因它们的可再生
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 1921-1997)(下文简称弗莱雷)作为第一代批判教育思想家代表、批判教育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称为“批判教育学的首席哲学家”“二十世纪以来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弗莱雷结合20世纪拉丁美洲社会现实,以及他本人的实践经历,基于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后殖民主义、进步主义教育等理论,产生了对教育的本质、价值和实现的科学认
背景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在于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由于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所致。肌肉减少症是慢阻肺患者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是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肌肉减少症的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显著下降,而运动耐量不足进一步加重肌肉功能障碍。因此,准确识别慢阻肺患者运动耐量不足及肌肉减少症对改善慢阻肺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肌肉减少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广
学界长期流传这样的看法,相比于南方省份复杂的地权结构和名目繁多的地权交易方式,北方省份的地权结构比较简单,地权交易方式大多是一次性的绝卖。近几年,山西契约文书和太行山文书的发现为改变学界的既有认知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已出版的契约文书为主体史料,这些契约文书大多有明确的出产地,可以定位到具体的县域,符合学界对文书利用的“归户性”要求。辅助性的史料包括地方上出版的碑刻史料、民国时的社会调查以及清朝刑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