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绘画形神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神问题是中国绘画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中国绘画理论的始终。纵观中国绘画美学形神论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审美观念的发展趋势,形神关系大体可以分成重形似—形神兼备—重神似三个阶段。先秦两汉时期绘画美学形神观的主要特征为重形似,绘画的功能是象物察形以达到使人们能够区分善恶,“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在重形似的观念下,汉代还产生了“君形者”的思想,对对象之神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魏晋南北朝唐五代的绘画美学形神观的主要特征是形神兼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玄学的形神之辩、言意之辩和人伦鉴赏中重视人之“神”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绘画美学中以形写神的新的形神观。魏晋南北朝审美领域的一个大发现是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美,自然山水成为审美对象,山水画兴起,绘画美学的形神观也就由人物画发展到了山水画。唐代时,中国文化艺术取得空前发展,以中唐为界,主体精神有一个由张扬外放到内敛颓放的渐变,美学思潮上,壮美理想发展到极至而向优美理想嬗变。在唐代审美理想中,无论是在表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蓬勃朝气的壮美理想还是表现柔婉、纤细的内心感受的优美理想中,主体之意之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表达。这反映在绘画美学中也就出现了“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的形神观。宋元明清的绘画美学形神观的主要特征是重神似。文人画的审美理想成为整个时期的主导,文人士大夫强调绘画是平淡自然、高雅脱俗的个人情感、意趣的表现,他们不再斤斤于形似的精谨细致的刻画,而是草草几笔中见出真情。绘画作品中梅兰竹菊、山川树石都成为士大夫人格、情感、心绪的象征和物化,它们不再是纯然客观的,而浸染了主体之情,成为传达主体情感的媒介。宋代绘画不再将目光停留在物象的形似与否,不再计较对物象之形的精准刻画而重神似,强调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故文人们论画多用意、理、逸,重视传达主体内心的情感意趣。因此,画家自身的修养逐渐受到重视,一是重视画家的人品的修养,要求有淡泊物欲、超尘脱俗的清逸之心。一是要重视画家的文才学问修养。在心学和浪漫主义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绘画所表现的创作主体的情感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萧散淡泊、清高格逸的高雅脱俗之情,而成为狂狷之士个性自我、狂怪奔放之情。与这种狂态情感的传达相适宜,绘画更是不拘形似,往往墨色淋漓、丑怪夸张变形,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情感表达的可能,创作出不似之似的绘画作品。
其他文献
超深井石油钻机是为满足钻采地层深处油气资源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钻机,在石油生产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井架作为超深井石油钻机的主要承载部件,在不同工况下
高密度发酵是近年来发酵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选育优良菌种,研究酒精酵母的高密度培养和发酵技术,提高酵母的酒精耐受性,降低产物或高渗透压底物对酵母发酵的毒害和
要构建高效数学生态课堂,教师就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要注重创新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不同视角进行教学切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以提升课堂教学
我们每一个党员入党后在第一课就是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这是每一个党员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是做合格党员的基本前提。我们每个党员都应把党章反反复复学、联系实际学
<正>&#183;推荐理由&#183;《诗人哲学家》由周国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5年再版。问世至今正好30年。在这本书中,国内的12名作者分别述评了国外的12位哲人(以下
目的拟遵循临床科研设计指导原则,以规范、公认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对张力平衡针法缓解痉挛瘫痪的疗效进行评价,并与传统针法进行平行对照,通过对两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府简政放权、 “ 管办评分离” 教育体制改革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力推动下, 校内质量保障制度设立基本完备, 各类评
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总结了关于出口贸易对产出波动影响的研究文献,宏观层面的实证结论因不同文献对出口贸易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机制界定不同而存在差异。微观层面的研究结论
以某型号飞机攻角测试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飞机攻角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设计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设
近年来,国外不法客商想方设法以不付款或少付款的形式从中国外贸企业骗取货物的行为又有所抬头。其中有的涉案金额达550万美元之巨。虽经多方努力,仍使我国的外贸企业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