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易于加工等优点,在包装材料、生物医学材料、3D打印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一些力学性能要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易于加工等优点,在包装材料、生物医学材料、3D打印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一些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地方,其制品的强度和模量仍然不足。通过添加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虽可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的聚乳酸复合材料,但又失去了生物可降解性。碳酸钙晶须是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无机晶须填料,呈针状结构,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原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无毒、可完全降解、良好的生物活性等优点。但目前制备合成的碳酸钙晶须的长度或长径较小,增强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首先从碳酸钙晶须的制备入手,通过调控合成工艺条件制备大长度和高长径比碳酸钙晶须,然后通过调控碳酸钙晶须的定向排列,制备高模量聚乳酸复合材料。本论文采用碳化法制备了长度和长径比都较大的碳酸钙晶须,探究了镁钙离子浓度比、搅拌速度、通气速率及方式和反应温度等对碳酸钙晶须的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以Ca(OH)2为原料Mg Cl2?6H2O为晶型控制剂的反应体系中,碳酸钙晶须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 Mg2+:c Ca2+=2,反应温度80℃,起始搅拌速度为180 rpm通气2 h后改变搅拌速度至150 rpm,起始通气速率为4 ml/min,当体系p H=7.40时改变通气速率至10 ml/min,此时制备的碳酸钙晶须的平均长度达到98.8μm,平均长径比可达27.9。然后我们采用溶液纺丝、定向铺叠后热压的方法方便地制备了碳酸钙晶须定向排列的聚乳酸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晶须含量为20%时,晶须沿铺叠方向的平均取向度达到0.94,材料的弯曲模量可达7GPa,是纯聚乳酸的近2倍,当晶须含量超过20%后,晶须在体系中取向度下降,力学性能也有所下降。晶须表面经过偶联剂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可大大提高,可达到21.9 KJ/m2。此外,通过改变铺叠方式,可以得到各向同性的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为此,学生首先必须愿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Maclntyre等人(1998)指出提高学生的交流意愿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MacIntyre等人(1998)将二语交际意愿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刻个体发起同他人使用二语交流的愿望”。学习者的英语交流意愿直接影响其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研究表明,英语课堂焦虑对学生的语言输出和英语
同声传译本质上是一个多模态沟通现象。大量多模态信息的处理加剧了同传的复杂性。在口译研究中,听觉输入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被认为是同传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和输入。研究
黄藤素是药用植物黄藤的活性成分之一,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能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保护心肌、增强免疫、降血糖、抗氧化、抗心律失常、镇静及保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年龄段、不同体积BPH患者采用两种前列腺手术进行治疗,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及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良性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纤维素材料由于其固有的低导热性并且含有丰富的大孔或微孔结构,被认为是用于构造柔性热电材料的理想且环保的基材。因此,纤维素具有很大的潜力,可用作导电复合材料的基质材
哀祭文是一种实用性的文体,最早产生于古代祭祀活动当中,受到中国传统礼制的巨大影响,在传统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哀祭文大多是从死者的生平开始,叙述生前的德行、事迹,描写生者对亡者的悼念,以抒发生者的哀情。哀祭文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抒情至深的一种文体。同时,哀祭文的使用范围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上古时期,在祭祀典礼中逐渐产生哀祭类文体。秦汉时期,哀祭类中的诔、碑、吊等文体都已经成型。汉末魏晋时
在课题组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与人高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特异性结合的短肽B04,继而反向钓取筛选获得PC-3M细胞膜上与B04特异性结合的目标蛋白ATP5B[1]。ATP5B通常表达于线粒体内膜,在某些细胞中可以异位表达于细胞膜,其功能和异位途经尚不明确,且ATP5B的异位表达与肿瘤的转移能力有相关联系。因此,为阐明肿瘤细胞膜表面ATP5B的具体来源并有效抑制ATP5B的异
食品加工过程会影响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属性,并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目前对加工后食物化学成分变化的检测方法较单一,缺乏加工步骤对总体化学
苏南板鼓音乐存在于苏南吹打体系中的十番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内涵。本文在论述民间音乐中板鼓特点的技术上,以苏南板鼓曲《快鼓段》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曲进行了音乐分析和演奏技巧分析。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板鼓在戏曲与民间器乐中的运用,并深度探讨了苏南十番鼓中的板鼓特点,认为苏南板鼓与戏曲板鼓有所不同,属于大膛板鼓型制在音色上具有醇厚、宏润的特征;第二部分从结构、标题形象、节奏的角度对《快鼓段》进行
本篇论文是作者基于其2018年太平洋岛国青年领袖培训项目岭南文化课程口译实践所撰写的报告。此次课程包括正式讲座以及问答环节,总共历时两小时三十分钟,口译主要为中英有笔记交传。在仔细分析此次口译表现后,作者发现其译文充斥着很多字面翻译和中式表达。在以往的口译学习中,作者早已知晓要在译文中“脱形达意”,避免逐字翻译,但此次口译实践中依然出现了这种情况,因此作者想要分析其具体原因并设法改善。为此,作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