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9年,我国建制乡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12.27%,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源头分散、水量水质变化大等特点,直接采取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并不可取。因此,结合农村经济、人口等实际情况,采取易管理、成本低、运行稳定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在农村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小、运行维护简单等特点,适宜我国农村地区,但存在水力性能较差、处理效率较低、易堵塞等问题。为此,论文在传统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研究,采用四种进出水方式波形上下折板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室内试验,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初步分析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降解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试验运行35 d完成系统的启动。出水CODCr、总磷、氨氮和总氮4项指标去除效果均较为稳定,去除率分别达到:61.19%、69.74%、43.08%、44.15%。2.进行三种水力负荷及四种进出水口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为0.1m/d,出水的CODCr、总磷、氨氮和总氮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且下部进水—上部出水工况的处理效果更优;它们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66%、67.93%、43.82%、42.78%。3.采用回流运行改良最优基本工况,进行12组回流运行试验,回流试验结果表明:回流试验出水的CODCr、总磷、氨氮和总氮指标较回流前均有所下降,其中氨氮指标下降最为明显;采用0.5 d收集水量进行回流运行的条件下,综合处理效果更优;CODCr、总磷、氨氮和总氮4项指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74%,70.20%,56.04%,45.67%。4.采用间隔时间为0.5 d的间歇运行方式与回流运行相比较,进行6组间歇运行试验,结果表明:CODCr、总磷、氨氮和总氮4项指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97%、73.12%、60.15%、39.58%。采用间歇运行方式氨氮去除效果最佳,但总氮去除效果有所下降。
其他文献
硅藻土是一种强结构性的特殊土,具有独特的矿物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目前高铁隧道穿越硅藻土地层的研究成果和设计施工经验缺乏。本文以杭绍台高速铁路飞凤山隧道工程为依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场比选试验、现场仰拱受力监测、动力数值分析等方法,对硅藻土地层高速铁路隧道基底加固技术及列车振动响应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分别开展了高压旋喷桩和钢管桩加固硅藻土地基的成桩效果和承载力试验;通过综合对比
近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各城轨运营公司运营阶段入不敷出现象明显,对当地政府财政造成负担,迫切需要对城轨交通线路运营费进行测算,但现有运营费计算方法与模型不能较好用于新建线路的运营费预测。故此,本文研究不同线路平纵面参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费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费、维修费的影响规律,建立两者之间的计算模型,从而计算得到不同线路方案的运营费,以此指导线路方案的比选和优化设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估
轮轨接触关系问题是进行车辆动力学计算以及研究轮轨磨耗的关键问题,而经典的赫兹理论无法准确地反应轮轨间真实的接触行为,因此一系列接触计算方法应运而生。本文以六种简化的非赫兹接触算法为中心,研究不同接触模型对计算轮轨接触行为、动力学仿真以及预测车轮磨耗的影响。(1)首先梳理总结了国内外轮轨滚动接触计算的发展过程以及介绍前后提出的接触计算模型,明确研究轮轨间相互作用的意义以及明确用于计算分析的接触模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出行的需求日益上升,原有的公交车等设施已经很难满足居民的出行,并且私家车的普及导致公路出行越来越拥堵。因此,针对城市居民的交通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普及,因为其准时、运量大的特点,逐渐成为城市内主要出行方式。但在城市内修建轨道交通,带来的首要问题便是振动噪声。轨道与建筑的界限越来越近,有的紧邻建筑物,有的从楼房中横穿而过,大部分轨道交通地下隧道的建设与主干路走向一致,极大的
我国中东部平原及沿海区域高速铁路路网已成规模,随着高速铁路网向中西部丘陵、山地、高原延伸,需要建设大量的大跨度桥梁结构来跨越大江大河及峡谷。现行规范对大跨度桥变形控制不明确,按照挠跨比限制桥梁变形又往往偏于严格,导致桥梁刚度过大,技术和经济指标不合理。大跨度桥梁由于温度变化、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桥梁附加变形较大,导致列车上桥前就形成了初始轨道不平顺,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长波不平顺限值。目前的桥上轨
由于施工便捷、力学性能优异等显著优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长期服役期中,结构可能遭受诸如汽车、船舶或飞机等撞击以及爆炸等产生的冲击荷载作用。作为关键构件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偶然荷载的作用下将可能引发构件失效甚至引起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倒塌,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我国高铁站房中常用的典型钢管混凝土构件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进行列车脱轨撞击下钢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utility tunnel),简称综合管廊,其具有可将城市公用管线统一规划、管理与维护等优点,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直埋管线、附挂等传统管网布置方法所带来的环境、噪声等污染,从而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成为了现代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综合管廊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迅速。虽然目前对综合管廊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但对于角部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相关研究开展仍较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重要趋势,铁路交通的噪声控制也亟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直立式声屏障占用空间少、施工方便,是铁路交通中广泛应用的噪声控制附属结构。本文以深茂铁路某一32 m简支箱梁为背景,系统性地研究了铁路桥梁声场环境、直立式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介绍了铁路噪声问题、声屏障的工作特性及本文的研究意义,通过阅读既有文献总结了声屏障的研究方法、现状及不足,在此基础上
有人说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目前地下空间的开发方法很多,利用TBM进行施工就是就是一种重要的地下空间施工方式,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建设中,然而在地铁施工中采用TBM的情况却不多见。如何在地铁中利用TBM进行快速掘进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大竹林停车场~重光站段区间隧道为依托,结合工程掘进距离长、线型复杂等特点,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管片
衡重式挡土墙是由传统的折线形重力式挡墙发展而来,相比于重力式挡墙,衡重式挡土墙在折线形俯斜与仰斜交接处额外设置了一个平台,挡墙借助此平台能够有效的利用墙后土体的重量平衡自身的倾覆力矩,故将此平台称为衡重台。挡墙中衡重台的出现能够更加有效的稳定墙身,增强路堤边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衡重台也造成了挡墙上墙与下墙的割裂,同时在土体中出现了第二破裂面,使得衡重式挡土墙的受力及变形特征不同于传统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