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和东盟之贸易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_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一直保持着自由和开放的特点,通过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我国已经逐步演变为世界的制造和贸易中心。除了在贸易总量上的飞速提高,近些年中国与国外市场的联系也进一步得到加强与巩固,其中欧盟和东盟这两大区域经济集团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欧盟自1994年起始终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至今已有近十年;而东盟与中国的贸易也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成为了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作为全球最活跃的两大区域经济体,东盟和欧盟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经济体,探讨它们与中国各自的贸易特点不仅能给区域经济体贸易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也对指导中国与这两大区域经济体的具体贸易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欧盟贸易和中国-东盟贸易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热点研究话题。在对双边贸易关系及特点进行探讨时,学术界通常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等经典贸易理论为理论依托,有力地解释了贸易迅猛发展的原因。结合国际贸易市场上不断变化的政策形势,近几年学者们也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而对于贸易的影响因素这个问题,学术界充分考虑了欧盟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主要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下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因此中国在欧盟和东盟集团中的不同地位使得双边贸易往来呈现不同的贸易特点。在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特点的实证检验中,学术界根据不同的贸易模式采用了相应的指数和实证方法来进行检验,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考察双边贸易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而在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上,多元回归检验和引力模型等方法都被广泛运用于GDP、FDI等因素的影响力考察,另有一些学者紧跟时代趋势,对贸易市场的波动结合实际情形作出了敏锐的分析。除此之外,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很多学者也通过实证检验考察了建立该自由贸易区的可能产生的效应以及对中国和东盟经济体的影响。本文首先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的有关中国与欧盟和东盟双边贸易的文献,对当前对于双边贸易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做了一定的总结;其次,分别对中国-欧盟和中国-东盟的贸易现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比较,并对影响双边贸易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再次,采用中国与欧盟及东盟各国贸易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选取上文提到的贸易影响因素,分别对中欧和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构建引力模型,在选取相同解释变量的实证基础上对变量系数进行比较,考察欧盟和东盟对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同自变量的不同系数进行解释;最后,本文基于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对未来中国与东盟和欧盟的贸易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并提出了差别化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以混合芳胺为固化剂,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与二酚基丙烷缩水甘油醚(E-51)环氧树脂的改性,制备了一种高强高韧的耐高温环氧树脂结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为独立审计师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之前的文献表明审计师在资本市场中担任两个重要的角色:信息中介和提供保证。本文从审计师特征的一个角度—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以独特的工艺、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蓝印花布逐渐被现代工业产品代替。但民间蓝印花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工艺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经济复苏。同时,世界上各个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便走出困境。美
错误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自资源,结合高中生物教学,从错题的成因和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两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错题,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威胁变得越来越严峻,人们在重视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些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尤其是跨行政区域间的河流的污染事故,其影响
近15年来,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伴随着这一趋势,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活动也日益频繁,如何合理地为互联网企业估值,成为重要而且迫切的
摘要: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和微观相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各个产业,并通过对其价值链特征的分析判断,对症下药,为该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建议。本文将中国医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日趋频繁,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不断遭受到
以球形纳米纤维素晶体(NCC)作增强相、柠檬酸作交联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制备了PVA/NCC纳米复合薄膜和柠檬酸交联PVA/NCC纳米复合薄膜。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