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分子写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初具雏形,9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诗歌群体。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五章,分别从“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提出、诗学论争、诗人及文本考察、“知识分子写作”的审美特点和技艺呈现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阐述“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提出。“知识分子写作”诗人们创办《倾向》诗刊,提倡“诗歌精神”和“知识分子写作”,即诗人不但是一个深得诗歌奥秘的写作者,也是一个有着责任感、承担意识和理想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第二章有关“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分别从“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论争中的诗学焦点和诗学共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双方围绕“民间(立场)”、“知识/知识分子(立场)”、“与西方接轨”等核心问题展开论争。在论争的表象下其实隐藏着对于“个人写作”、语言本体论和纯诗上的共识。第三章主要考察“知识分子写作”的几个代表诗人: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陈东东和翟永明等,以具体诗人的创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展现“知识分子写作”的风貌。第四章具体分析“知识分子写作”的审美特点。“个人写作”的凸显使90年代诗歌和80年代诗歌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断裂性质”。“中年写作”是相对于青春期写作而提出的,本文择取“中年写作”的“限量”、“重复”和“怀旧”等几个关键词进行探讨。叙事性是作为对80年代的“不及物”倾向的纠偏而被提倡的,是对诗之现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第五章着重探讨“知识分子写作”的写作技艺。“知识分子写作”对中国经验、本土气质、日常经验的追求,对戏剧性、及物性的加强和综合性的展现,使“知识分子写作”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知识分子写作”倡导建立在“理想主义信念”、“责任感”和“少数”等思想基础上的知识分子精神,其追求语词的“历险”和对“西方资源”的借用遭到了“民间写作”的批评。在论争中“知识分子写作”的整体风貌浮出地表,其审美特点和诗艺追求渐渐清晰,“知识分子写作”诗学观念建构趋于完成,而内在的不足亦随之暴露。“知识分子写作”富有建设性的诗歌观念和诗歌文本,的确给成长中的中国当代诗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其内在的不足最终使“知识分子写作”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