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追踪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接入互联网的终端也在急速膨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家电、办公设备都将会融入到互联网中,成为浩瀚互联网络的一个节点,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在网络世界中,IP地址是最为常见的用来识别网络中一个节点的标识,但是IP地址本身只是一个逻辑上的符号,仅用来标识网络设备,并不包含信息源节点本身的实际信息,例如该信息源所在的实际地理位置。   通过信息源IP地址追踪其真实的地理位置,是针对信息源进行追踪的一个典型技术。当前网络攻击现象日益严重,针对攻击源进行追踪,重构攻击路径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业界热点问题之一。在追踪到攻击者的真实IP地址之后,如果能进一步追踪其实体地理位置,对于不法网络行为的调查取证,震慑企图进行网络攻击的个体,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源追踪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作用,有利于网络更好的服务于互联网用户,同时也增强了网络的可管理性。   论文在深入理解源追踪技术的基础上,尝试对源追踪算法进行分析和优化,应用源追踪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源追踪系统,该系统以IP地址作为源追踪的对象,以获取信息源的IP地址为基础,进而追踪信息源的实体地理位置,实现对网络通信源实体地理位置的追踪定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源追踪技术的研究。   了解当前源追踪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典型的源追踪算法,着重研究采用测量的方法和基于约束的动态追踪算法,对典型算法(CBG,Constraint-Based Geolocation)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出了新的基于加权约束的追踪定位算法(WCBG,weight Constraint-Based Geolocation)。   WCBG算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原有的CBG算法做了优化和改进:一是在求解测量时延到距离约束的转化关系时,引入了时延权重,通过调整不同网络时延对求解其到实际地理距离转化关系的影响程度,以提高转化的准确性;二是对基于分布式距离约束的目标定位追踪策略进行优化,通过优化选择有效网标节点的办法,解决原有CBG算法在某些情况下对目标节点追踪失效的情况。   2)网络测量仿真实验的实现和算法验证。   掌握ETOMIC(European Traffic Observatory Measurement Infrastructure)试验床的基本使用方法,并在该实验床上部署和实现网络测量实验,获取相关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WCBG算法,并与ShortestPing算法和CBG算法进行比较,验证WCBG算法在实验环境下的实际追踪效果。   3)源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探讨数据包捕获、协议分析、数据库构建、网络通信等技术及其实现,设计并实现一个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源追踪系统,每一个客户端系统获取信息源IP地址后,向服务端发送对该源地理信息的追踪请求,服务端则采用基于WCBG算法构建的可更新数据库映射的方法,提供源追踪定位服务,响应客户端系统的服务请求,实现对信息源地理位置的追踪。
其他文献
随着磁记录密度的提高,硬盘磁头的飞高也越来越低。由于头盘间距进入了纳米尺度,磁头盘片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传统分析模型已经失效,从而对超低飞高条件下的头盘系统分析和实现
Protel设计系统是一套建立在PC环境下的具有强大设计能力的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它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设计环境,实现从原理图的绘制到电路板的最终生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
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目前的分割方法达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以往的分割技术多是基于传统统计学理论的方法和样本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的渐进理论,在对待
本文深入分析和比较了现有医学图像配准以及三维可视化的算法和软件系统,讨论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套拥有较好模块结构和较高鲁棒性的三维颅像配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遭遇入侵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计算机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防火墙为代表的传统网络安全技术暴露出一些缺
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利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交通视频数据。通过对交通监控视频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车辆的识别和跟踪有助于加强对交通车辆的管理。由于交通监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计算架构也在经历着变革,分布式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分布式系统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节点可以肆意传播非法内容,滥用网络资源。
随着普适计算和移动计算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嵌入式设备的不断涌现,对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开发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开发语言C/C++相比,java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兴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三大特征。然而,如果不能对虚拟场景进行实时自然的交
远程教育已日益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而虚拟实验室在远程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决了由于人数太多,教育资金不足而导致实验场所、实验器材的缺乏,而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