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大学英语口语拓展教学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索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补充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研究动因有三:(1)网络书面实时交流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困境;(3)国内外研究现状反差鲜明。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理论研究;(2)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大学英语口语拓展教学系列实证研究;(3)网络书面实时交流教学评估研究;(4)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与课堂口语教学整合研究。本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网络书面实时交流对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外语教学活动涉及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协商,输入可以来自同伴的语言输出或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而输出是交流双方表达思想的必要环节,当交流发生语言障碍时,学习者往往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根据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Swain的“输出假说”和Long的“互动假说”,可理解输入、输出和意义协商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书面实时交流对语言能力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在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不仅是一项交际活动,更是一项以目标语为中介工具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合作式对话”共同构建语言和语言知识,解决语言问题,进而把共建的内容转化为个体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因此,作为一项介于说和写之间的新型的认知活动,网络书面实时交流能够促进语言能力发展。鉴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困境以及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与口语交流的相似性,本研究就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补充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对象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交流记录等,笔者以授课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同时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历时一年的两轮行动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对口语能力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补充手段。有效性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即不同英语水平的对子组合研究、不同任务类型的有效性研究和教师角色研究。第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高-低组的语言输出频率和轮次频率均值最高,但各组之间的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未呈显著性差异;合作型互动模式是大多数对子组合在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中的主流互动模式,高-低组则以新手/能手型互动模式为主;同时,各组的语言相关片段发生率比预期要低得多。第二项研究结果显示:角色扮演在感兴趣程度和轮次频率方面均居首位,故事接龙在输出频率和轮次频率方面均居末位,主题辩论在语言输出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主题讨论在各方面表现平平,这些任务产生的语言相关片段数量甚少。第三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任务前期,教师应该合理组合学生和设计任务;在任务期间,教师则要尽量少干预学生的交流;在任务后期,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反思任务,开展语言形式的训练活动。简言之,系列实证研究结果不但指明了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拓展手段的可行性,而且为确保其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继实证研究之后,本研究借鉴Chapelle (2001)的CALL评估体系就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的四项交流任务进行主观评估和实证评估,目的在于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这些特定任务的合理性,从而为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口语拓展教学活动提供进一步的指导。评估结果显示,主题辩论、故事接龙、主题讨论和角色扮演任务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任务均侧重语言意义,并且对教学起着正面效应;在学习者适配度方面,主题讨论稍逊于其他三项任务;在真实度方面,主题讨论和角色扮演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特征高度相符,主题辩论次之,故事接龙真实度低;在语言学习机会方面,四项任务的实证评估结果均不如主观评估。此外,本研究参照Chapelle的CALL评估体系针对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教学这一特定形式的CALL制订了一套评估标准。主观评估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三方面评估其可行性,第二个层面依据语言学习机会、学习者适配度、侧重意义、真实度、互动性和正面效应等六大标准评估任务设计。实证评估同样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通过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实证数据评估其可行性,第二个层面则依据学习者和教师的具体表现评估其合理性。最后,本研究探讨了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与课堂面对面口语教学整合的实质涵义和操作步骤,提出从常态化到合理化再到生态化的整合三部曲。本研究设常态化是起点,即首先要使网络书面实时交流完全融入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再被视作独立的新事物。根据Bax(2003)的观点,实现常态化需要历经三个步骤:(1)确认常态化所需的关键因素;(2)依据这些标准审查每个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3)调整现行教学活动的每个方面以鼓励常态化。然而,只有当常态化的事物合理存在时才能体现其价值,合理化是网络书面实时交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实现合理化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网络与面对面口语活动的有机结合、交流群体的有效组合、任务的合理设计和形成性评估的持续开展等。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化,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系统内部的诸因素之间以及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本研究认为,人的因素是实现常态化、合理化和生态化的关键所在,网络书面实时交流与课堂面对面口语教学的有机整合最终依赖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某校2012年4月-2015年3月门诊收纳的6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
扎根于改革开放所提供的物质和文化土壤,2004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不断的丰富和展开,并日渐深入到社会的诸
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目标角度来看,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戴炜栋,2001;周燕,2010)的问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是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为环境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是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本文在现有环境管理和企业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
观赏草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的草本植物,以独特的株形、叶形、叶色、花序以及季节性的韵律美和动感美,适应性广、耐干旱、抗病虫害、养护管理成本低等特点,
中国哈尼族聚居地与日本列岛远隔千山万水 ,很难想象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联。然而学术界的研究使我们大吃一惊 ,有学者指出 ,哈尼族文化与日本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 ,两族可能是
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硅谷地区的研究,了解该地区科技创新产业的崛起动因,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总结其发展历程及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同时对美国
在淡水池塘健康养殖中,进行自配饲料与青饲料喂养草鱼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配饲料比青饲料喂养草鱼效果更好,草鱼长势更快,效益更佳,建议可以推广应用自配饲料。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过程。上海要在全国发展大局及全球创新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明晰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力争到2050年左右真正建设成为具有广泛
在外语教学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语教学界逐步认识到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性,不少关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