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儿童观考察——基于藏族家庭两代人的童年经历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的童年生活是其未来生活的前提。儿童观被定义为成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儿童观不仅是儿童研究的根基,更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儿童观的内涵决定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对大众意识层面中的儿童观及其变迁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教育的进行和改革,更关乎人类的文明未来。童年研究为我们探究儿童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它强调以儿童的视角作为儿童研究出发点,以及儿童的能动性和权利。童年研究强调了童年并不是普遍的,而是一个文化建构过程。换句话说,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出不同的儿童观。  本研究选取藏族这一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对藏族家庭两代人的童年经历进行了考察,探究两代人的童年体验和经历,旨在明晰藏族儿童观的内涵和变迁。基于童年研究的框架,本研究从几个层面对藏族儿童观进行了阐释,分别为儿童的地位、身份、角色,藏族家长的儿童养育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以及儿童的权利和活动。研究发现藏族家长虽作为藏族儿童观的观念主体,其儿童观的构建实际是在日常生活中与藏族儿童的互动中形成的,儿童是藏族儿童观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藏族儿童观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此外,藏族儿童观作为文化现象,是由其传统文化、信仰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观念体系。而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藏族儿童观随着社会变迁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藏族儿童观中仍保有其始终如一的内涵。  其次,论文浅谈了影响藏族儿童观形成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引起藏族儿童观变迁的因素。最后,论文基于藏族儿童观的内涵,对藏区学校教育现行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等开展了讨论,提出学校应结合藏族家庭、社区的儿童观而转 变教育理念,并协调藏族家庭儿童观进行教育实施。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新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育与心理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它作为学生学校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急剧变化,逐步
汉语词汇识别包含了字形、字音等多种信息代码的加工,常用来探索人类认知的内部过程和机制。词汇习得年龄是影响词汇通达和产生速度的重要因素,是成人语言加工研究中需要面对的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新能力之争.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如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否形成其优势,树立竞争意识,蓄积力量,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是每一所新建本科
小班化教学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内试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个性化需求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自身要求解放的必然结果。因此,从它的形成到推广,社会各界都给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除了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外,其他的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同样参与了价值创造。高校教师从事的主要是脑力劳动,它同样创造价值。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人力资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