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的童年生活是其未来生活的前提。儿童观被定义为成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儿童观不仅是儿童研究的根基,更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儿童观的内涵决定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对大众意识层面中的儿童观及其变迁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教育的进行和改革,更关乎人类的文明未来。童年研究为我们探究儿童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它强调以儿童的视角作为儿童研究出发点,以及儿童的能动性和权利。童年研究强调了童年并不是普遍的,而是一个文化建构过程。换句话说,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出不同的儿童观。 本研究选取藏族这一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对藏族家庭两代人的童年经历进行了考察,探究两代人的童年体验和经历,旨在明晰藏族儿童观的内涵和变迁。基于童年研究的框架,本研究从几个层面对藏族儿童观进行了阐释,分别为儿童的地位、身份、角色,藏族家长的儿童养育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以及儿童的权利和活动。研究发现藏族家长虽作为藏族儿童观的观念主体,其儿童观的构建实际是在日常生活中与藏族儿童的互动中形成的,儿童是藏族儿童观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藏族儿童观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此外,藏族儿童观作为文化现象,是由其传统文化、信仰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观念体系。而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藏族儿童观随着社会变迁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藏族儿童观中仍保有其始终如一的内涵。 其次,论文浅谈了影响藏族儿童观形成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引起藏族儿童观变迁的因素。最后,论文基于藏族儿童观的内涵,对藏区学校教育现行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等开展了讨论,提出学校应结合藏族家庭、社区的儿童观而转 变教育理念,并协调藏族家庭儿童观进行教育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