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中国哲学史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哲学家对中国哲学史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自身立场、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等的不同,使得方东美在编撰中国哲学史时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与众不同。在方东美看来,中国哲学史实是一部中国哲学的精神及其发展史。由此,他首先确定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并以此作为标准选取四大主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文的途径,从形上学的高度通观中国哲学的共性特点,通过对中国哲学系统内以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凸显中国哲学的优势,并期望继续发扬此种哲学精神,以实现复兴中国哲学、拯救世界哲学的愿望,实现“双回向的人生蓝图”。从方东美论述中国哲学史的过程来看,与其说他是在“编撰”中国哲学史,不如说他是借中国哲学史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安乐死进行了分析,中心论点为安乐死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在形而上学基础,即分别从人的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人的生命和死亡是一
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读在理解法国战后思想和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一个独特的重要地位。科耶夫创造性地解读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认为人类的历
庄子与叔本华是中西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二者的思想都关注人的生存问题,都以人的最后自由为其哲学目标,为了达到这种自由无碍的境地,他们各自都提出了丰富的修养方法。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受创,国家政治制度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文化上儒释道并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下降。在这种背景下,韩愈以孔孟之道,辟佛老、倡儒学,提出了儒家之道传承谱系的道
当今学术界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人很多,本文以鲍曼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作为主题。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独特的,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选择通过对大屠杀的分析切入现代性批判。
这篇论文讨论的是现象学对人类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的重建。知识的确定性与客观性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胡塞尔开创现象学哲学之前,统治人类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