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以主体性为基础的客观性的重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讨论的是现象学对人类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的重建。知识的确定性与客观性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胡塞尔开创现象学哲学之前,统治人类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的思维是具有超越性质自然主义,它表现为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主义、各种心理主义、各种实在论。胡塞尔通过分析自然主义的根本特征,批评它的失误之处,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现象学对人类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的重建。在描述现象学阶段,知识的确定性与客观性被定义为内在的绝对被给予性;随着胡塞尔理论讨论的深入,以及各种需要处理的问题的出现,知识的确定性与客观性被定义为在交互主体性中被构造的对象。在整个重建过程中,现象学始终是在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是胡塞尔现象学对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界定的根本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1603年成立于意大利罗马的山猫学会作为考察对象,从学会的发展历程、主要贡献、学术传统、与耶稣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学会对于近代科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安乐死进行了分析,中心论点为安乐死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在形而上学基础,即分别从人的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人的生命和死亡是一
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读在理解法国战后思想和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一个独特的重要地位。科耶夫创造性地解读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认为人类的历
庄子与叔本华是中西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二者的思想都关注人的生存问题,都以人的最后自由为其哲学目标,为了达到这种自由无碍的境地,他们各自都提出了丰富的修养方法。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受创,国家政治制度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文化上儒释道并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下降。在这种背景下,韩愈以孔孟之道,辟佛老、倡儒学,提出了儒家之道传承谱系的道
当今学术界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人很多,本文以鲍曼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作为主题。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独特的,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选择通过对大屠杀的分析切入现代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