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与股权激励效果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广泛推行的一种中长期激励机制,被认为能有效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但事实上,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参差不齐,一定情形下股权激励会沦为管理层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损害股东利益。到现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仍在热烈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著上升。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正主动参与公司治理,那么机构投资者是否可以有效抑制高管自利行为,提高股权激励的效果?本文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研究问题为以下三个:一,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吸引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票?二,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能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三,上市公司吸引了更多机构投资者持股后,机构投资者是否发挥出其治理作用,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提升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首先,文章选取2009-2015年公告并实施股权激励的516家A股上市公司,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检验和参数T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在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后显著上升,且他们更偏好以股票作为激励标的的和激励程度高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其次,选取2009-2013年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296家上市公司1943条观测值,考察这些公司2009-2016年的财务情况和治理情况,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但是并不能缓解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再次,通过带交互项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发现股权激励中,机构投资者直接和间接地发挥了治理作用,缓解股东高管间的代理问题,提升股权激励效果,提高公司业绩。最后,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独立型的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股票,并且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所发挥的公司治理作用比整体机构投资者更为显著,大大提升了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由此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促进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发挥,缓解代理问题,尤其是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同时,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提高中国资本市场中公司的治理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实践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与一般的信息技术(IT)不同的是,除了网络技术固有的高效及信息交互的优点外,电子商务强调技术手段与管理思想
目前,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责任清单均已公布。本文以海南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行政责任清单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存在的梳理模式不规范、责任追究机制缺失、部门职责与分
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必须首先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相对于中央政府"调控——服务型"的职能定位而言,地方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更加突出,因此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应是"公
本文应用收获法和维量分析法相结合,对昆明地区元江栲萌生灌木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着重对群落主要优势种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径级分布、枝叶器官分布、群落的层次分布和植
虽然自2011年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领域持续呈现第三产业赶超第二产业的新格局,但制造业FDI的流入对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学术界关于我国FDI影响因素的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与结论,但是传统理论都没有考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到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大家意识到银行
信用风险是现代经济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涌现出新的金融工具,扩大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这些信用衍生工具迅速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变迁,同时,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在逐步释放。在我国明显的表现是2015年A股市场的剧烈动荡,且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
自201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定向降准以来,以“精准调控”与“微刺激”为主要特征的定向降准政策逐步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截止2017年9月27日的最新一次,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