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运动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轮式和腿式机器人相比,蛇形机器人依靠身体的摆动获得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前行,更能适应崎岖地面及沙土等松软地面。另外,蛇形机器人具有颀长的体态,超冗余自由度的身体结构使其能够以多种步态运动,在应对复杂地形和狭窄环境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所以蛇形机器人在灾难救援和环境勘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以其优越的防水性能和水下运动能力,比传统的陆地蛇形机器人更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如浅滩沼泽、核电站等,因而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研究”展开的。立足于研制一种新型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使其具有灵活的陆地和水中运动能力,并针对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运动做出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系统的研制、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基于启发式思想的三维步态产生方法研究、蛇形机器人螺旋步态的运动性能研究、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陆地和水下环境适应性步态的运动性能研究等。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蛇形机器人步态实验平台及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系统的研制。蛇形机器人的步态实验平台为一台二维模块化蛇形机器人和一台三维模块化蛇形机器人,本文利用这两个平台对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步态产生算法进行初步研究和验证。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作为本文的主要实验平台,在防水密封和水陆运动的灵活性方面具有很高要求。针对这些需求,以耦合驱动单元作为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模块的关节以保证整体样机的灵活运动;采用一种新型的关节密封机构设计,在确保样机防水功能的同时,不削减关节的固有运动空间;在样机每个模块的周身均匀布置8个轮桨机构以增强机器人的扭转和翻滚能力,从而使机器人的三维步态更加多样化和流畅化,同时轮桨一体化的设计改善了机器人的划水能力。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基于模块化控制单元的分布式控制模式。机器人头部装有CCD摄像头,可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实时传回所探查到环境的影像信息。   2)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基于启发式思想的三维步态产生方法研究。针对蛇形机器人的超冗余结构给其步态产生带来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启发式思想的蛇形机器人三维步态产生方法。首先由简化的Serpenoid曲线(蛇形曲线)得到蛇形机器人的基本的二维步态,蜿蜒步态和行波步态;对蛇形机器人的水平面运动和竖直面运动进行复合得到机器人的三维运动雏形;继而通过实验获取基本二维步态的控制规律和运动性能,以此作为启发将三维运动的雏形进化为各种三维步态。通过对陆地蛇形机器人的实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三维步态的产生方法,并得到了各种三维步态的运动性能。作为蛇形机器人三维步态中的一种特殊构型步态,螺旋步态在杆状物体攀援、管内探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分析螺旋步态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由启发式的三维步态产生方法,得到一种新的螺旋步态的产生方法。通过实验得到螺旋步态的运动性能与相应控制参数的关系。采用D-H方法建立螺旋步态的空间运动学模型并得到螺旋步态的空间构型与相应控制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对螺旋步态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陆地和水下步态以及环境适应运动控制研究。应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启发式思想的三维步态产生方法得到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多种陆地和水下步态,包括蜿蜒步态、行波步态、侧向蜿蜒步态、U形翻滚步态、S形翻滚步态以及螺旋翻滚步态。通过实验得到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各种步态的陆地及水下的运动性能,以及步态性能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在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水中运动能力方面,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水中前进、后退及转弯能力。对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来说,上浮和下潜步态是其改变在水中垂直方位的唯一途径。本文提出一种逐节升降俯仰方向上关节高度的方法,成功实现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上浮和下潜运动步态,从而提高了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水中机动性能并满足一定的环境适应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具体项目电容式压力变送器膜片张紧校验装置的研究与开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了关于变送器膜盒中心膜片张紧校验装置相关技术工艺的国内外发展
周正逵先生是语文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20世纪60年代,他曾在北京景山学校工作过.后来,周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博采百家之长探求创新之路》被收录在学校的纪念文集中.他在文中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国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加,大型桥梁、铁路、铁塔建设席卷而来,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大量基础设施经常处于
无论是原油运输还是燃料加载,储液容器在运动过程中都涉及到流固耦合问题。液体和容器的耦合作用可能对容器产生破坏,但也可以被用来降低整体的振动。故有必要在考虑流固耦合前提下对储液容器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理论选择合适的仿真方法,并基于立式储液罐模型研究了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立式储液罐进行了瞬态振动分析,选取关键点来描述容器内液体运动状态情况;通过瞬态仿真结果与Housner集中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过程自动化是焊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行业的广泛应用,利用总线通讯技术对焊接过程进行控制,是目前焊接过程自动化研究的一个新
水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最普遍的环境威胁,植物本身具有一种适应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调节机制,以度过不良的生长环境,这为水分亏缺诊断提供了信号和依据。研究杨树水胁迫声发射(简称AE)信号,对于杨树的合理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基于小波分析的杨树水胁迫AE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制杨树水胁迫声发射信号检测系统,完整记录原始声发射信号,初步研究杨树水胁迫AE信号发生规律,从而为准确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究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这一方面补充了传统多媒体教学的缺陷,特别是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能够为课堂的即时互动提供了技术和方便,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轴承和齿轮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传动部件之一,对轴承和齿轮进行故障诊断对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检测技术由于在微弱信号检测上相对于常用的振动法有一
摘 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电力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进步,与此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质量,促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了非常广的使用。在经济快速进步的同时也推动我国电网发展以及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力自动化的质量,变电站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以及网络监控等,极大的提升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调度安全风
20世纪末,水下机器人(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的关键技术日趋发展成熟,人类在UUV科技攻关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UUV在海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