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今,数字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动态范围成像和低动态范围增强等领域,但在终端设备性能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基础图像在效果表现上依然受限于显示屏幕的动态范围。而目前针对图像动态范围优化的研究主要基于软件环境,性能有限,无法满足SOC图像显示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基于这一现状,论文对图像显示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针对色调映射算法实现硬件设计与验证。论文首先阐述了色调映射技术的应用背景,并调研了国内外对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数字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动态范围成像和低动态范围增强等领域,但在终端设备性能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基础图像在效果表现上依然受限于显示屏幕的动态范围。而目前针对图像动态范围优化的研究主要基于软件环境,性能有限,无法满足SOC图像显示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基于这一现状,论文对图像显示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针对色调映射算法实现硬件设计与验证。论文首先阐述了色调映射技术的应用背景,并调研了国内外对色调映射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图像显示协处理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种适合硬件实现的局部色调映射算法。同时,论文对算法的硬件实现与验证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针对局部色调映射算法的硬件化实现,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图像显示系统中的算法模块的方案设计。该部分为算法实现提供了硬件设计要求。分析了在SOC系统中图像显示IP的共性,并基于显示协处理器的设计规格,针对算法模块的系统需求,归纳总结了设计关注要点以及验证覆盖边界,同时针对协处理器算法模型进行定点化评估。2、局部色调映射算法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该部分包括系统整体设计规划,曲线处理模块设计以及色调映射模块设计。通过合理划分模块实现算法映射过程的流水线处理,并关注存储和计算过程中RAM的组织方法,减少了硬件资源消耗。3、局部色调映射算法的硬件测试与验证。该部分完成验证方案和测试功能点的规划,并利用UVM验证方法学搭建仿真测试环境,通过构造图像显示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完成模块级功能测试,最后分析测试结果以及设计性能,对算法模块的开发工作予以总结。实验建立在Linux环境下,由Verilog完成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并利用Synopsys的仿真工具VCS和波形查看工具Verdi完成仿真测试工作。实验完成的算法协处理器模块在不同的环境光条件下,均能够明显增强图像显示效果,在200MHz的系统时钟条件下,分辨率为1080x1620的图片,统计运行时间为14ms,满足图像显示系统的应用。同时经过回归测试,收集覆盖率统计项均在92%以上,达到了较高的验证质量。
其他文献
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大多采用单信道的竞争类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当网络规模或网络负载变大时,网络性能急剧下降,且难以提供QoS支持。为了满足大规模节点同时通信、网络最大吞吐量12Mbps、分组投递成功率不低于90%和QoS支持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信道TDMA自组织网络协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对目前已有的自组网路由和MAC技术现状进行
最近的二十年里,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航监控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机场场面监视的要求。而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机场场面智慧化建设。在机场的智慧化建设过程中,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目标分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机场场面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目标分割算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近年来,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其对图像数据强大的特征表达能力,已经广
5G时代将提供给人们更流畅、低时延以及可靠的上网体验,这些都离不开5G的关键技术之一:信道编码,而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因其良好的译码性能以及可并行化执行、灵活的速率匹配兼容特性被5G标准采用作为e 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场景下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在5G标准中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
前三章主要回顾了ABO3结构的锰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和物理特征,总结当前对这一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未知的以及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了说明。介绍了样品的制备工艺、实验方法、Rietveld方法的原理及拟合的基本步骤。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2(Sr1-xCax)3/2MnO4和Nd2-2xCa1+2xMn2O7系列多晶样品,通过FULLPROF程序对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
军事科技发展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机动目标出现在军事装备竞争中,这种竞争使得国防领域迫切需要雷达对机动目标的有效探测。雷达通常通过长时间信号积累来提高信噪比。然而机动目标的距离走动特性和多普勒走动特性导致传统长时间积累方法失效。针对距离走动和多普勒走动进行完全匹配积累的算法虽然积累效果好,但计算量冗余度较大。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基于分段处理的雷达机动目标回波积累算法。并针对这两种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
随着人们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频谱异构以及频谱资源动态变化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应运而生,网络中的节点实现通信之前需要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在跳频盲汇聚的控制信息交互机制中,任意两个认知节点可以根据跳频算法以及自身的参数生成独立的跳频序列并按照序列进行信道跳变。采用跳频盲汇聚的控制信息交互机制相对于其他几种控制信息交互机制有较突出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缓解授权信道的阻塞情
网络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无线自组织网络拥有无需架设基础通信设施、可灵活移动快速组网、无中心等特性,因此在现代化军事、应急通信等场景中被大规模使用。天线作为网络节点信息发送与接收的载体是无线自组织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向天线不同,定向天线在提升网络容量、提高信道带宽利用率的同时,拥有抵御干扰和监听的能力,因此在对安全性和网络容量等有更高要求的场景中采用定向自组网是必要的。定
同一物体在不同频段的成像结果往往包含和体现出不同的直观信息,将它们有效地融合,可以展示出更丰富的信息,实现信息互补。太赫兹/毫米波无源探测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探测不同物体在太赫兹/毫米波频段自身辐射亮温的差异来成像的技术,可以在成像图像上显示出隐匿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将太赫兹/毫米波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能更好地体现场景、被检人外貌以及隐匿物品的综合信息,便于安检及监控等应用。本论文依托于实际
人脸识别,是一种利用使用者面部的特点实现身份认证的模式识别技术。又名肖像识别、脸部识别。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由四个部分构成,依次为:人脸搜索(在图片中检测出人脸)、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匹配。在实际中,一个待识别的对象特征、比如人脸图像特征是大量的且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识别的精确度,就需要不断地提取新的特征。在现实情况中,由于收集样本的代价过高或时间过长等原因,及时获取充足的训练样本并不容易。大多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软件化雷达应运而生。软件化雷达是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数字平台,具有开放式体系架构,采用面向应用的开发模式,系统功能通过软件定义、扩展和重构的新型雷达系统,是未来雷达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传统雷达系统体系架构兼容性和通用性差,软硬件耦合度高的问题,开展了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在线可重构开放式架构、面向服务的组件模型以及重构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