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自组网邻居发现与资源分配技术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无线自组织网络拥有无需架设基础通信设施、可灵活移动快速组网、无中心等特性,因此在现代化军事、应急通信等场景中被大规模使用。天线作为网络节点信息发送与接收的载体是无线自组织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向天线不同,定向天线在提升网络容量、提高信道带宽利用率的同时,拥有抵御干扰和监听的能力,因此在对安全性和网络容量等有更高要求的场景中采用定向自组网是必要的。定向自组网的目的是通过邻居发现、拓扑控制、路由算法等技术实现包括时隙和信道等资源在内的资源分配,从而使得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之间能够实现快速组网并及时通信。其中邻居发现技术是整个定向自组网流程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利用资源分配技术获得节点的资源是定向自组网的根本目的。现有的邻居发现算法大多基于二维平面的全盲情况,且与资源分配等后续技术的研究互为割裂状态,本文研究了单波束模式下的三维窄波束定向天线的邻居发现技术和资源分配技术,并将邻居发现与资源分配两种技术相结合,形成适用于三维空间下的辅助邻居发现的资源分配机制,主要工作包括两点:第一,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三维窄波束天线模型的半盲情况下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CRT)的半盲定向邻居发现算法,并在该算法中对节点通过特定的编码方法生成收发状态序列,设计了一种确定性和随机性混合的扇区扫描序列,保证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的任意两个可能扇区能在最大发现时间间隔MTTD(Maximum time-to-discovery,MTTD)内至少达到一次对准,且其平均发现时间间隔(Average time-to-discovery,ATTD)低于MTTD。本文基于MATLAB平台在同样场景下对比了CRT半盲算法与SBA-D(Scan Based Algorithm)定向邻居发现算法和CRA(Completed Randomized Algorithm)半盲定向邻居发现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说明基于CRT的半盲定向邻居发现算法,解决了因为扇区数剧增而造成的定向邻居发现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整体性能优于CRA半盲算法,且在网络中邻居节点数较少的情况下性能优于SBA-D算法。第二,本文设计了一种辅助邻居发现的资源分配机制。该机制利用窄波束定向天线的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可空间复用的特性,结合完全图的一因子分解理论,设计了一种在半盲情况下公平且在每个时隙可充分空间复用的资源预分配算法,对网络中节点的时隙和链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在该机制中,邻居发现过程与资源分配过程按照一定比例交替进行,任意两个节点会在互相发现的时隙中交换其邻居位置信息,若两个节点已经间接的获知了对方的位置信息,就能在资源分配预先分配好的时隙中将扇区对准,在进行通信的同时也完成了彼此的邻居发现。通过这种节点间协作的方式,将机会式的邻居发现与确定式的资源分配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节点间能够及时通信,并在保证节点公平性和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又减少了邻居发现所需的时间。本文基于MATLAB平台对辅助邻居发现的资源分配机制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将本文设计的资源分配机制分别与基于CRT的半盲定向邻居发现算法、SBA-D定向邻居算法和CRA半盲定向邻居发现算法相结合,通过与原算法的性能对比,验证资源分配机制对于各邻居发现算法在网络最大发现时间方面的性能增益,并由仿真结果发现,三种结合算法中,CRT半盲算法与资源分配机制结合具有最优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得到了大规模商用,其中波形调制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使得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精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这些技术生效的前提。现有方法获取CSI的导频开销与天线数和用户数成正比,且导频复用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基带混合信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本文总结并完善了现有的混合信号分离理论,从混合信号识别、抗多天线分离、可分离域、可分离性的角度,更完整地证明了基带混合信号的高抗截获性能与实用性,明确了基带混合信号模型的设计原则,确定了相关的调制参数。证明了基带混合信号可以等效为单路信号通过有记忆信道,该等效处理方式是一种针对混合信号的新的研究方式,并以此为基础从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的角度得到了基带混合信号分离的最优误符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认知用户可以通过动态感知频谱资源,机会式地接入到当前未被授权用户占用的授权频段,减少频谱资源的浪费。为了协调这一接入过程,任意两个认知用户可以在缺乏授权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利用跳频方式实现在公共可用信道上的汇聚,并交互包括频谱感知结果、时钟和握手协商等各类型控制信息,从而实现不依赖于任何固定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交互,并有效缓解单个控制信道存在的流量饱和问题。现有针对跳频汇聚问题的研究大
在无线通信中,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与RS(Reed-Solomon)码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LDPC码,得益于校验矩阵(H矩阵)的稀疏性以及软判决译码的应用,其译码性能具有逼近香农极限的特性。然而,由于H矩阵存在短循环,LDPC在译码阶段经过瀑布区后会遭遇错误平层,使得其可靠性下降。考虑到RS码不仅能够纠正突发错误,还可以消
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大多采用单信道的竞争类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当网络规模或网络负载变大时,网络性能急剧下降,且难以提供QoS支持。为了满足大规模节点同时通信、网络最大吞吐量12Mbps、分组投递成功率不低于90%和QoS支持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信道TDMA自组织网络协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对目前已有的自组网路由和MAC技术现状进行
最近的二十年里,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航监控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机场场面监视的要求。而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机场场面智慧化建设。在机场的智慧化建设过程中,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目标分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机场场面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目标分割算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近年来,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其对图像数据强大的特征表达能力,已经广
5G时代将提供给人们更流畅、低时延以及可靠的上网体验,这些都离不开5G的关键技术之一:信道编码,而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因其良好的译码性能以及可并行化执行、灵活的速率匹配兼容特性被5G标准采用作为e 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场景下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在5G标准中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
前三章主要回顾了ABO3结构的锰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和物理特征,总结当前对这一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未知的以及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了说明。介绍了样品的制备工艺、实验方法、Rietveld方法的原理及拟合的基本步骤。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2(Sr1-xCax)3/2MnO4和Nd2-2xCa1+2xMn2O7系列多晶样品,通过FULLPROF程序对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
军事科技发展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机动目标出现在军事装备竞争中,这种竞争使得国防领域迫切需要雷达对机动目标的有效探测。雷达通常通过长时间信号积累来提高信噪比。然而机动目标的距离走动特性和多普勒走动特性导致传统长时间积累方法失效。针对距离走动和多普勒走动进行完全匹配积累的算法虽然积累效果好,但计算量冗余度较大。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基于分段处理的雷达机动目标回波积累算法。并针对这两种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
随着人们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频谱异构以及频谱资源动态变化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应运而生,网络中的节点实现通信之前需要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在跳频盲汇聚的控制信息交互机制中,任意两个认知节点可以根据跳频算法以及自身的参数生成独立的跳频序列并按照序列进行信道跳变。采用跳频盲汇聚的控制信息交互机制相对于其他几种控制信息交互机制有较突出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缓解授权信道的阻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