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祁氏家族戏曲创作及批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阴祁氏家族书香传家,人杰辈出。在这样一个文化世家中,连续几代涌现出了多位曲家,他们在戏曲藏书、戏曲创作、戏曲表演、戏曲理论等多方面均有涉猎,对晚明戏曲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戏曲文献。
  本文将山阴祁氏家族的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置于晚明戏曲史中进行研究,从家族文学的角度,采用理论批评和文史互证的方法,探讨山阴祁氏家族的戏曲影响及其批评贡献。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界定论文研究对象的范围、指出论文研究意义,概述研究现状,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山阴祁氏家族与戏曲文化渊源》主要概述山阴祁氏家族及各曲家的基本情况,从祁氏家族戏曲藏书由聚而散与祁氏曲家和明清之际诸位戏曲名家的交游往来上凸显这一家族的戏曲传承脉络,以期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纬度探寻祁氏家族的戏曲文化渊源。第二章《山阴祁氏家族的戏曲创作》对现今可见的祁麟佳的《太室山房四剧》、祁骏佳的杂剧《鸳鸯锦》、祁豸佳的传奇《玉麈记》与杂剧《眉头眼角》、祁彪佳的传奇《全节记》与改编杂剧《鱼儿佛》等剧作的创作缘由、剧本特点、演出情况以及评价和影响等进行论述,在对曲家作品独立研究的同时,通过曲家互相之间的评价、整理刊刻将其连结成家族整体,从而探讨祁氏家族戏曲创作的整体情况。第三章《山阴祁氏家族的戏曲批评》从相关的专著、尺牍、序文、诗词、传记等作品中总结祁氏曲家散见于其中的戏曲批评理论,结合戏曲批评史论述其受到的影响以及对晚明戏曲史的贡献。结语部分进一步总结山阴祁氏家族戏曲创作与批评的历史意义,思考其对中国戏曲史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代汉语形容词宾语位置指称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考察形容词指称化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指称格式内部演化方式和语义特征的分析,找出汉语形容词在宾语位置指称化现象的特点,进而为汉语形容词指称化机制与动因找到事实和理论依据。  首先,文章全面系统的考察了现代汉语形容词宾语位置指称化的情况,从形式上将各指称格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五种模式,分别是“V+A光杆模式”、“的+A情景化模式”、“M+A量
学位
形容词可以与前面的动词直接组合,构成粘合式述补结构,此时的形容词一般是结果补语。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基本上都能作结果补语,而双音节形容词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充当结果补语。目前学界对于单音节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但对于双音节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的研究较少涉猎。双音节形容词也可以与前面的述语动词一起构成述补结构,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述补结构在句子中表示的是一种复杂的致使情景,致事是致使事件
学位
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家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于动补结构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对动结式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形式上来看,动结式非常简洁,通常就是由一个动词和一个表结果的谓词性成分构成,但其内部的语义关系却复杂多样。动结式也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语言现象。随着动结式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结式带宾语的现象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学位
安徽利辛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语法特征上,尽管与北京话为代表的普通话有不少共通性,但也有其自身特点,显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  本文以安徽利辛方言中“V上/下”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利辛方言中相关语料的搜集,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利辛方言“V上/下”,重点阐述其在语义与用法上异于普通话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在语义描写基础上尝试构制语义图模型,对其语义虚化途径做一定的构拟与预测,希望这一尝试为方言类型学研究
学位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4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不仅仅是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其语言文字情况也很复杂。世居民族和来自各地的移民人口杂居,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必然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本研究主要以青海的三个藏族聚居地的藏族同胞为主,这三个藏族自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民族组成情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采用了日记体的方式,以狂人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塑造了一位勇于抗争的狂人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自作品问世以来,便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对《狂人日记》的研究,学界较注重文本分析,大多集中于对狂人形象的探讨,对小说主题的挖掘,以及对作品意象的分析,对《狂人日记》的图像研究则相对较少。鲁迅不仅是文学巨匠,他在图像艺术方面也有精深的造诣。鲁迅文学作品的图像,不
学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也是我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开拓者。鲁迅的小说犹如一棵大树矗立文坛,它的存在,连文史家们也不得不承认小说创作的成就在诗歌戏剧之上了。鲁迅的小说“给青年作者以极大影响,欣然有多数人跟去试验”2。很多现当代作家如巴金、萧红、陈映真的创作都曾受到鲁迅的影响。可以说,鲁迅的作品以及思想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影响,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
学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文学为利器,用思想启迪民众,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作于1921年1月的《故乡》是鲁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该篇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中学生必读篇目之一。  鲁迅也是中国新美术事业的辛勤耕耘者,他重视美术事业发展,在图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直提倡青年艺术家关注插图创作,多次撰文指导美术创作,对连环画改编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对木刻版画艺
学位
《妇女杂志》由商务印刷馆1915年1月15日创办,1931年12月停刊,共历行17年,出版204期。从内容上来看,《妇女杂志》涉及方方面面,有论说、学艺、家政、名著、小说、文苑、杂俎等内容,读者群体主要面向广大女性,向她们传授新思想,新知识,在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形式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五四时期由于提倡解放妇女和儿童,《妇女杂志》作为主要阵地之一,还刊载了许多儿童方面的文章,
学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遇到一些结构的教学问题,“形容词+得+补语”结构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形容词为考察对象,以三个平面理论、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形容词+得+程度补语”结构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  首先从句法层面出发,通过对语料的筛选考察,对“形容词+得+程度补语”进行内部结构分析,认识了形容词进入该结构的限制条件,还重点分析了现今流行的程度补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