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数据平台优化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h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是指应用工业化设施装备和生产手段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现有生产过程中存在人工数据采集、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数据存储以及生产过程数据的统一管理的问题。本文采用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与存储,设计一个依托开源软件技术的通用数据平台。针对现有数据平台实现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传输安全、服务器性能瓶颈以及高并发场景平台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L、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的平台架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基于Nginx反向代理与负载均衡技术的数据平台性能优化。本文结合负载均衡技术与Nginx反向代理功能,构建应用服务器集群,综合操作系统及Nginx的参数优化,提出一个整体性能优化解决方案,解决数据平台服务器存在的性能瓶颈,减少错误响应码的出现率,缩短平台平均响应时间,提升平台可靠性、健壮性。(2)研究基于加权最小连接算法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在分析Nginx内置负载均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新算法基于Nginx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并结合upstream机制与上游服务器负载采集器,实现上游服务器集群的动态负载信息反馈,有效避免了因负载信息采集而产生的额外负载开销,提升数据平台请求分配的准确性。(3)研究基于SSL数据安全传输及RSA数据加密算法。通过引入安全套接层技术,基于TCP传输协议实现嵌入式网关与数据平台生产数据安全传输以及用户安全访问。利用RSA加密算法对数据平台传输的生产数据进行有效加密,避免数据被篡改和窃取。针对嵌入式网关硬件性能低,加密算法运算量大的问题,对加密算法进行优化研究。(4)研究基于Nginx反向代理集群的通用数据平台构建。本文利用Django的MVC设计模式进行平台业务逻辑实现,以及ORM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结合Nginx的反向代理进行集群构建,最后部署金针菇生长过程数据采集系统对平台进行验证。通用数据平台的构建缩短单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了系统的易维护性与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ging反向代理集群构建的数据平台能有效解决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存储的需求;本文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和Nginx反向代理改进的数据平台架构,能有效解决平台服务器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升平台应对高并发场景的能力;利用改进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能有效进行上游服务器集群负载信息的实时反馈;基于SSL和RSA加密算法的数据传输方案能有效保障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生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成像雷达。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大多采用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发射信号,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性调频信号在抗干扰方面存在不足。在研究线性调频合成孔径雷达
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智能终端和业务应用将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通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重大专项已有明确要求:把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流量矩阵是全网流量的概览,流量矩阵元素表征了网络节点之间流量大小。现有流量矩阵研究主要包括流量矩阵估算与预测,其研究成果未对矩阵元素进行区分处理。随着Internet的飞速
在传统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协作中继通信可以获得多跳增益,可以满足高带宽、高速率的无线传输要求。但在多用户的情况下,中继节点若只是采取传统中继方式,会造成系统的吞吐量降低
随着无线通信的蓬勃发展,移动通信的数据量明显增长,大量的设施不停地接入无线网络、各种新的应用、新的业务不断出现,面向下一代通信的第五代(5G)技术于近年被提出。目前在6
协作是指综合利用多种资源,互相取长补短,这种特性必然符合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LT码的最大特点是发送的信息数目同原始信息数目之比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且在解码的时候只要得到
我国是农业大国,温室大棚种植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温室大棚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了农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物联网是将无线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系统结构的限制,GPS不能够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在得到更好的服务的同时对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无线通信固有的问题,比如无线信道的随机性,由多径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基于对等网络的流媒体直播作为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的热点应用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虽然P2P流媒体直播系统在很多方面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