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中继信道中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协作中继通信可以获得多跳增益,可以满足高带宽、高速率的无线传输要求。但在多用户的情况下,中继节点若只是采取传统中继方式,会造成系统的吞吐量降低,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本文将网络编码的思想引入到协作通信中,通过对来自不同用户的数据进行网络编码获得吞吐量的增益,提高协作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网络编码在双向中继信道(Two-Way Relay Channel,TWRC)这种最典型的协作中继结构中的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双向中继信道模型的结构,回顾了卷积码的编码和维特比译码过程,介绍了软信息和软网络编码的概念,并阐述了均匀量化器和两种非均匀量化器—Lloyd-Max量化器和等概率输出量化器的工作原理。其次,推导并给出了采用传统中继方案(Traditioanl Scheme,TS)和网络编码方案(Network Coding Scheme,NCS)的TWRC模型的性能的理论值。在此基础上,将信道编码引入到NCS-TWRC模型中,先分析了采用硬判决的信道-网络编码(Channel-Network Coding Scheme,CNCS)的TWRC模型的系统结构和各个模块的信息处理过程,讨论了中继节点配置为基本结构和交换结构的两种情况,并给出了理论推导。通过软件仿真,可以看出,基本结构的CNCS-TWRC模型的吞吐量性能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要好于交换结构的CNCS-TWRC模型。而且这两种模型吞吐量都要大于传统中继模型,但也要付出误码率性能恶化的代价。最后提出了两种基于软信息的信道-网络编码SCNCS (SoftChannel-Network Coding Scheme)的TWRC模型,第一种是链路级方案,在中继节点采用软输入硬输出(Soft-Input Hard-Output,SIHO)信道译码方法,第二种是端到端方案,只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进行信道编码和译码。接着详细分析了上述两种方案的结构并给出了系统结构。通过软件仿真,可知采用非均匀的Lloyd-Max量化器和等概率输出量化器时,链路级SCNCS-TWRC模型的吞吐量和端到端误码率性能基本相同,都要优于采用均匀量化器的情况;此外,端到端的SCNCS-TWRC模型的吞吐量性能要好于端到端的CTS-TWRC模型,但也付出了误码率的代价。
其他文献
信息安全在过去主要是被军方和政府用来防范入侵者。不过最近几年,商业领域安全的重要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密是一种用来保护信息的标准做法,但其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在不被截停
利用氢气浓度变化来预报地震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前兆预测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测量氢气浓度常用的热导池气相色谱仪存在灵敏度低、操作复杂、不可连续测量、价格昂贵等缺陷。针对
近年来的不少研究已经表明,T波交替现象T波交替(T-wave alternans, TWA)在心电图中反映出来就是T波的形态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形式的出现,已经可以作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独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渐渐使网络中的应用多样化、复杂化,而且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如何对高速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中各部件的通信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设备间数据传输所使用的数据总线是关键的技术之一,其性能十分重要。MIL-STD-1553B标准总线是我国引进的一种现
人们研究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其无线信道的情况,只有根据信道的情况来设计发射机和接收机才能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因此信道估计在系统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期盼拥有一个安全、舒适、节能、便捷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正是要满足人们对家居生活的新的追求而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成像雷达。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大多采用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发射信号,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性调频信号在抗干扰方面存在不足。在研究线性调频合成孔径雷达
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智能终端和业务应用将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通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重大专项已有明确要求:把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流量矩阵是全网流量的概览,流量矩阵元素表征了网络节点之间流量大小。现有流量矩阵研究主要包括流量矩阵估算与预测,其研究成果未对矩阵元素进行区分处理。随着Internet的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