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温室大棚种植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温室大棚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了农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物联网是将无线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进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农业生产领域结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为了保证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有效合理的分布在大规模温室大棚中,文章分析了传感器节点的传输距离和剩余能量之间的关系。通过MATLAB对其进行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改进后的LEACH路由协议算法更能够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提高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论文还建立了一个温室大棚的能耗模型,为温室大棚内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系统采用ZigBee技术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等信息的采集与传输,以及对水泵、灯光和排风等设备的无线远程控制。嵌入式网关是整个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它由Tiny6410开发板、ZigBee模块和GPRS模块等构成,主要进行接收传感器终端采集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控制终端的指令,并对异常状况及时发送报警短信。采用Linux作为嵌入式平台的操作系统,首先进行嵌入式环境的搭建,然后对BootLoader、内核以及根文件系统的配置和移植,最后移植了Boa服务器、SQLite数据库、Mjpg-streamer等软件。编写了HTML静态监控网页,并采用B/S模式和动态CGI接口实现Boa服务器和静态网页之间的数据交互。同时,系统采用USB摄像头,通过PC端浏览器对温室大棚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远程在线查看作物的生长状况及病虫害等情况。整个监控系统搭建完成后,通过一键联动的功能,系统可以在不经过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自动调节。登录PC机端浏览器上的监控网页,点击网页上相应的按钮实现对温室大棚内相应设备的打开或关闭。当温室中的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时,系统可以通过GPRS模块发送短信提示用户。最后进行整体测试,系统基本能够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渐渐使网络中的应用多样化、复杂化,而且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如何对高速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中各部件的通信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设备间数据传输所使用的数据总线是关键的技术之一,其性能十分重要。MIL-STD-1553B标准总线是我国引进的一种现
人们研究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其无线信道的情况,只有根据信道的情况来设计发射机和接收机才能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因此信道估计在系统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期盼拥有一个安全、舒适、节能、便捷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正是要满足人们对家居生活的新的追求而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成像雷达。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大多采用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发射信号,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性调频信号在抗干扰方面存在不足。在研究线性调频合成孔径雷达
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智能终端和业务应用将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通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重大专项已有明确要求:把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流量矩阵是全网流量的概览,流量矩阵元素表征了网络节点之间流量大小。现有流量矩阵研究主要包括流量矩阵估算与预测,其研究成果未对矩阵元素进行区分处理。随着Internet的飞速
在传统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协作中继通信可以获得多跳增益,可以满足高带宽、高速率的无线传输要求。但在多用户的情况下,中继节点若只是采取传统中继方式,会造成系统的吞吐量降低
随着无线通信的蓬勃发展,移动通信的数据量明显增长,大量的设施不停地接入无线网络、各种新的应用、新的业务不断出现,面向下一代通信的第五代(5G)技术于近年被提出。目前在6
协作是指综合利用多种资源,互相取长补短,这种特性必然符合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LT码的最大特点是发送的信息数目同原始信息数目之比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且在解码的时候只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