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填料增强ABS材料3D打印件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ly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技术由于其成本低、易操作、复杂性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现代工业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近年来,随着产品制造工艺性能要求的提升,打印件的力学性能也得到广泛关注,其中影响3D打印件力学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打印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和打印材料本身的性质。因此,本文基于FDM 3D打印(熔融成型)技术,利用实验分析法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工艺参数:探究了打印过程中关键参数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力学性能和失效机理的影响,参数考虑了三种层厚(0.1mm,0.2mm,0.3mm),三种填充率(70%
其他文献
开发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系统是近年来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蛋白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以及因其高分子量、高极性而导致的生物膜通透性较差。目前研究者们已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克服这两道障碍,以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生物可降解纳米粒载体系统被公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载体用于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因为纳米粒载体系统不仅能提高此类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还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学位
梁构件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元件,在汽车制造、土木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梁构件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需要使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因此,非线性梁结构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广泛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大变形梁的仿真分析算法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冯卡门大变形理论的等几何梁求解算法,用于梁结构在大变形、大转动情况下的力学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大变形梁的等几何分析列式算
学位
通过对广西平果、靖西和德保的岩溶型铝土矿区苔藓植物进行野外考察,共采集苔藓753份,采样经典的形态分类法得出:该研究区共发现苔藓22科49属115种,其中苔类5科5属6种,藓类17科44属109种,未发现角苔;其中平果三期有13科25属44种,平果一期和二期共有14科26属49种,靖西铝矿有13科25属49种,德保铝矿有13科27属56种。生活型有矮丛集型(Short turfs)、交织型(Wef
学位
目的:制备大麻二酚包合物温敏凝胶,通过鼻腔递送方式治疗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并评价药物经鼻递送脑靶向性。  方法:采用冻干法制备大麻二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泊洛沙姆为基质制备大麻二酚包合物温敏凝胶,通过流变学、体外释放率、透鼻黏膜、纤毛刺激等实验进行性质表征。运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建立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分析行为学
随着科技发展,制造业设备持续优化,但噪声污染仍然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甚至有害人类健康。前人在吸声降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对于中低频段的降噪效果仍不理想。本文从声电等效的角度出发,探索中低频段吸声结构的设计问题。首先,从声电等效模型理论出发,重点研究电容并联滤波电路。以三阶低通滤波电路作为声学结构等效模型基础,设计了三阶低通声学结构模型。有限元分析表明,其传递损失随频率变化曲线与三阶低通电学
学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常见肿瘤,异质性和侵袭性较高,病人五年存活率不超过10%。肿瘤组织周围正常脑组织中均可检测到GBM星形侵袭灶,不仅手术难以全切,术后辅助放化疗均被证实效果不佳。免疫治疗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希望,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GBM成功的免疫治疗方案。GBM
框架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框架结构在受到载荷的作用时,局部结构会产生变形、损伤乃至断裂,从而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因此,了解梁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和损伤破坏规律,对于框架结构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经典连续介质力学假设物体的变形是连续的,因此无法准确地描述裂纹等不连续问题。近场动力学理论对运动的描述采用空间积分方程的形式,保证了在位移不连续处仍有意义,并且材料的损伤也是本构方程的一部
学位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耐疲劳、耐高温、耐腐蚀、重量轻等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但是由于复材构件制造过程中的固化变形、加工变形和装配变形等误差的不断累积,导致连接装配后在本应该紧密贴合的界面产生装配间隙。忽略装配间隙,直接进行强迫装配,可能会造成复合材料构件的层间损伤和孔边应力集中,影响构件的承载性能。同时,在构件实际服役的过程中,承受的往往是交变载荷。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载荷施加
学位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类活动日益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荒漠化,造成沙尘天气频发甚至出现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为了预防和治理土地荒漠化、沙漠化,一系列生态恢复政策出台针对性地对生态退化进行人为调控。利用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可以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对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为恢复政策提供指导。然而当前研究对生态恢复程度以及环境沙漠化进行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