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可溶性止血绫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注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可溶性止血绫材料在ESD术前黏膜下注射隆起效果及术后预防出血的运用价值。方法:体外隆起高度研究实验中,采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常规麻醉、备皮,采用腹中线切口暴露兔胃,沿胃小弯与胃大弯中点连线,切开兔胃,冲洗兔胃食物残渣,然后翻转兔胃,兔胃浆膜层内垫付普通纱布,撑起兔胃,暴露胃黏膜,实验组使用生理盐水溶解的可溶性止血绫进行黏膜下注射1.5ml,对照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甘油果糖进行黏膜下注射1.5ml,于注射Omin、l0min、20min、30min后,分别沿隆起的最高处切开,测量隆起高度,同时取注射后30min病理,观察生理盐水与可溶性止血绫的对组织的病理学影响。出血量研究实验中,方法同上对兔胃进行翻转暴露胃黏膜,实验组黏膜下注射剂使用生理盐水溶解的可溶性止血绫溶液,对照组黏膜下注射剂使用生理盐水、甘油果糖溶液,在注射部位同时铺3片直径大小约15mm圆形纸片,外科手术沿着纸片边缘进行切割模拟ESD,计量手术切开兔胃术后30min内出血量(ml)进行对比研究,隆起高度和出血量实验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隆起高度和出血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预临床实验,取12头家猪(2月龄左右;体重10±1.5kg)为临床实验对象,采用长透明帽联合肠镜注水法进行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妥当后,于距肛门20-30cm处黏膜下行两次注射液态可溶性止血绫和两次注射生理盐水各2ml(每种试剂两次注射,一处行ESD,另一处不处理,观察安全性),常规麻醉,选定手术区域,退镜,前端装上透明帽,肠镜为了保证创面大小的一致性,活检钳深入至内镜前端夹住直径为1.5cm的黄色纸片,插入内镜至距肛门20cm—30cm手术区域,活检钳释放纸片,IT刀沿纸片边缘进行标记,进行常规ESD手术路径,最后两个大小相近的ESD创面完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行12例ESD手术,手术均由同一名内镜医师完成,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天、1周、2周进行内镜检查创面及黏膜下注射部位,4周取大体标本比较两组创面修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隆起效果观察实验,可溶性止血绫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可溶性止血绫组与甘油果糖组隆起高度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对比实验中,可溶性止血绫组明显少于甘油果糖组(P<0.05),甘油果糖组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2.模拟临床实验的猪结肠ESD,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共24例创面中,可溶性止血绫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下注射未行ESD的部位,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实验相关的不良事件,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可溶性止血绫材料在ESD术前黏膜下注射隆起效果及减少出血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第二部分可溶性止血绫修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创面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可溶性止血绫材料在ESD术后预防止血及创面修复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体外出血量观察实验,实验兔胃准备(和第一部分相同),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1.5ml,铺2片直径大小约15mm圆形纸片,外科手术沿着纸片边缘进行切割模拟ESD,用1ml加0.lml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器对创面的出血进行吸引,计量手术切开兔胃术后30min内出血量(ml)进行对比研究。实验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P<0.05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出血量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预临床实验,取12头家猪(2月龄左右;体重10±1.5kg)为临床观察实验对象,每头猪行2例直径15mm大小的结肠ESD手术,用常规麻醉,采用长透明帽联合肠镜注水法进行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妥当后,于距肛门20-30cm处选定手术区域,选定2处手术区域,进行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ml,活检钳夹住直径为15mm的黄色纸片,插入内镜至预手术切开区域,释放纸片,IT刀沿纸片边缘进行标记,行常规ESD手术路径,最后两个大小相近的ESD手术创面完成。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实验组术后用可溶性止血绫进行覆盖,对照组创面则不予以处理。术后3天,1周,2周,4周进行内镜检查是否存在过度炎症反应、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术后1周,2周,4周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实验组在可溶性止血绫的保护下镜下修复与对照组创面的微观差异性。实验组从活检钳夹持可溶性止血绫至铺设完毕之间的操作时间给予记录,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内镜医师完成。结果:1.兔胃出血量对比实验中,实验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模拟临床实验的猪结肠ESD术后创面均成功覆盖可溶性止血绫,内镜检查及行病理检查,实验组存在修复优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共24例创面中,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实验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可溶性止血绫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修复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