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亚氮(N2O)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之一,具有加剧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的环境效应;一氧化氮(NO)虽然不是温室气体,但是其作为催化剂参与了臭氧层破坏过程,且NO在大气中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而NO2会导致酸沉降。N2O和NO是两种重要的大气活性氮气体,人们极其关注由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其中包括茶园在内的农田生态系统是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这两种活性氮气体主要通过农田土壤中硝化反硝化过程产生。而目前关于茶园生态系统N2O和NO的排放原位观测研究还鲜有报道。茶园土壤酸化现象是目前中国多数茶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学者所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表明土壤的酸化一方面会影响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会使茶园土壤排放更多的N2O和NO,从而加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生物质炭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对土壤的固氮减排作用。本文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和生物质炭施用的茶园行间土壤N2O及NO的季节排放特征,估算茶园N2O和NO的季节排放量和年累积排放量,分析影响N2O和N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质炭施用处理(FB)的茶园土壤N2O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排放特征,具体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季节排放差异。在一年的观测时间内,茶园土壤N2O年平均排放通量为372.35 μgN20-Nm-2h-1。据估算,N2O年累积排放量为32.21 kg N2O-N ha-1,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9 kg N2O-N ha-1、4.35 kg N2O-N ha-1、20.24 kg N2O-N ha-1 和 6.21 kg N2O-N ha-1,其中夏秋两季 N20 排放量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83%。生物质炭施用处理(FB)茶园土壤NO排放呈现“春秋季高、冬夏季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一年的观测期内,茶园土壤NO年平均排放通量为14.23 μgNO-Nm-2 h-1。据估算NO年累积排放量为1.66 kgNO-Nha-1,其中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 0.16kgNO-Nha-1、0.03kgNO-Nha-1、0.04kgNO-Nha-1 和 0.73kgNO-N ha-1,春秋季累积排放量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70%。2)常规施肥处理(F)的茶园土壤N2O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排放特征,具体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季节排放差异。在一年的观测时间内,茶园土壤N2O年平均排放通量为452.57 μgN2O-N m-2h-1。据估算,N20年累积排放量为38.02 kg N20-N ha-1,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80 kgN20-N ha-1、6.08 kg N20-N ha-1、23.92kgN2O-N ha-1和8.09kg N2O-N ha-1,其中夏秋两季]N2O排放量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84%。常规施肥处理(F)的茶园土壤NO排放呈现“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一年的观测期内,茶园土壤NO年平均排放通量为17.68 μgNO-Nm-2m-2 h-1。据估算NO年累积排放量为1.65 kg NO-N ha-1,其中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 0.06 kgNO-N ha-1、0.35 kg NO-N ha-1 0.47 kg NO-N ha-1 和 0.76 kg NO-N ha-1,夏秋季累积排放量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75%。3)生物质炭施用能够提高土壤pH值,本试验施加20 t ha-1的生物质炭后,茶园土壤年平均pH值提高了 0.7个单位。生物质炭施用处理(FB)的茶园土壤N20年累积排放量比常规施肥处理(F)的茶园土壤减少了 15%,而这两种处理的茶园土壤NO年累积排放量近乎相等。4)生物质炭有着改良土壤保水能力的作用,常规施肥处理(F)的茶园土壤年平均水分含量为51.4%WFPS,生物质炭施用处理(FB)的茶园土壤年平均水分含量为77.8%WFPS。施加生物质炭后,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 51%。5)茶园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WFPS%)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与土壤pH的相关性呈显著负相关性。茶园土壤N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水分含量(WFP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