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EIF4G3通过海绵吸附miR-335促进胃癌增殖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s,在各种类型的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circRNA参与胃癌(GC)治疗的信息仍然有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circ-EIF4G3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于癌旁组织显著升高,并且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迁移。在本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circ-EIF4G3促进胃癌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si-circ-EIF4G3和si-NC组的BGC-823细胞,发现一组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采用circinteractome生物信息学软件辅助分析发现circ-EIF4G3可能与miR-335存在交互作用。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证明circ-EIF4G3与miR-335的结合位点。通过转染miR-335 mimics研究circ-EIF4G3与miR-335相互调控的作用。结果:1.核质分离和FISH结果显示circ-EIF4G3主要位于细胞质中;2.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si-circ-EIF4G3和si-NC组的BGC-823细胞,发现一组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包括miR-335;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circ-EIF4G3与miR-335具有结合位点;4.circ-EIF4G3通过与miR-335发生海绵吸附作用促进G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用si-circ-EIF4G3处理的GC细胞相比,用si-circ-EIF4G3+miR-335模拟物处理后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circ-EIF4G3在细胞质中通过吸附miR-335促进G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其他文献
随着糖尿病的治疗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热点医学问题,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天然活性成分—多糖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多糖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解析过程繁复,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带来了阻碍。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作为我国一味传统中药,用于治疗消渴症、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药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含有山茱萸的降糖古方和山茱萸中的活性成分,都具有明显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传统能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使其存储量逐渐减少,进入新世纪后,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产生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使世界各国加紧寻找绿色、无污染、高效的储能装置以代替传统能源。自锌镍二次电池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同时研究者也发现锌电极存在的枝晶、腐蚀和形变等问题制约着锌镍二次电池的应用前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新型电极材料锌铝水滑石为基础,并掺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每年导致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CSFV的E2蛋白是其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因此,E2蛋白是建立CSFV检测方法和研究新型疫苗的最主要目标蛋白。建立快速有效的C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有助于实时监测猪群CSFV抗体水平,及时掌握免疫情况并调整免疫程序。而CSFV新型疫苗以其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中的一类,当前此病患病率受到公众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呈快速大幅攀升趋势。糖尿病的并发症更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此病治疗的基础在于血糖管理,血糖管理达理想水平,除了要实现Hb A1C与血糖总体水平有效控制外,血糖波动也与糖尿病(DM)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类似这样的疑惑:患者血糖浓度并不是特别高,但却很早就出现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典型症状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更居世界之首,引发了医学和食品领域对该疾病治疗和干预的广泛关注,其中糖尿病患者甜味剂的选用也是研究热点之一。蜂蜜是一种被列入中国药食同源名录的天然甜味食品,主要成分为果糖和葡萄糖,并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其他多种天然微量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蜂
木材开裂是一种常见的木材缺陷,严重影响木材的加工利用,因此需要研究木材开裂的规律,探究木材防裂的措施。传统的研究木材开裂的方式一般是以研究自然状态下木材的宏观形态,但是这种实验周期较长,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覆盖自然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气候条件,所以不容易探究完备的木材开裂的规律。由于木材开裂的类型以端部开裂为主,所以主要研究木材端裂的规律,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木材开裂以及应变的变化,基于最大应变理
目的: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检出1000多种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采用体外表达的方法研究新发现的PAH基因突变的表型及其功能是PKU(Phenylketonuria,PKU)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通过构建PAH基因突变体的体外真核表达体系可以正确区分突变的性质,评价突变对PAH蛋白功能的影响程度,明确突变对PKU的致病机制。我们
学位
脑多头蚴病(Coenurus cerebralis)是草食动物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是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引起,因常寄生于宿主脑部也称其为脑包虫病,有时也会寄生于肌肉和皮下等组织。该病常导致宿主的死亡,往往引起发展中国家牛羊养殖行业的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多头带绦虫转录组中筛选出膜联蛋白基因(ANXB2、ANXB3、ANXB12),对其进行了
MA-104细胞(恒河猴肾细胞)是增殖轮状病毒(RV)适宜的体外培养细胞,是RV分子生物学研究重要模式细胞。GPRV(rotavirus derived from giant panda)CH-1株是第1株从大熊猫腹泻病例中分离出的轮状病毒,在MA-104细胞上能够增殖并引起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为深入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i TRAQ技术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MS)对
欧李观赏价值极高且生态适应性强。本研究结合成都当地情况,从山西运城引进‘农大4号’和‘农大5号’优良品种,在成都地区进行引种实验。对欧李在成都地区的物候、越冬、越夏、抗病虫害能力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生理生态指标,研究了欧李引种到成都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情况等,进而对引种适应性做出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引进的两个欧李品种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