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C2协同Ku蛋白参与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DNA的损伤是否能够正常地修复有着密切且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基因的突变,包括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一些抑癌基因的突变,诸如p53,BRCA1基因的突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DNA损伤的正常修复是基因组保存稳定的基础。如果DNA的损伤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就可能会引起基因的突变,进而可能会产生遗传毒性损伤并引发肿瘤。对于人体来说,最严重的DNA损伤方式之一是DNA的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而双链断裂的修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容易存在差错的修复。另一种是能够确保遗传信息高保真传递的修复方式,即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当DNA发生DSB,启动NHEJ模式时,由Ku70和Ku80组成的复合物Ku蛋白(Ku Heterodimer)首先结合双链断裂的末端,然后招募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激活其激酶活性,然后DNA-PKcs自身发生磷酸化后启动NHEJ通路,随后招募末端剪切蛋白和DNA连接酶完成修复。在NHEJ修复过程中,Ku蛋白是率先识别断裂位点并结合在断裂处稳定断裂的双链,然后招募一系列下游的信号分子并为它们提供平台。大量的研究表明RCC2(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报道称RCC2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导致化疗的耐受。但有少数研究表明RCC2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因此,RCC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厘清。而RCC2在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可能会为它在肿瘤的作用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基础。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RCC2在DNA损伤修复中的生理作用。我们使用激光微辐照技术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发现RCC2能够直接参与到DNA的损伤修复中,并募集到DNA损伤的位点。随后的彗星实验发现缺失RCC2会造成更加严重的DNA损伤。通过内源性的免疫共沉淀实验(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发现RCC2与Ku蛋白存在内源性的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RCC2的一系列突变体,通过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发现RCC2与Ku蛋白结合的关键区域是RCC1 like domain(RLD)结构。此外,我们还构建了Ku70和Ku80的突变体,并发现Ku80通过DNA binding core结构与RCC2相互结合,并通过这个结构的后半段与Ku70结合。通过DNA损伤药物处理和敲低RCC2发现ATM和ATR的磷酸化水平比对照组高,CHK1和p2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据此,我们推测RCC2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主要在ATRCHK1通路中发挥作用,并且可能会抑制G1/S的进展。同样,我们通过PI染色和流式分析发现,RCC2缺失后细胞周期显著加快。Ku蛋白的缺失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在DNA损伤药物处理的条件下,RCC2与Ku蛋白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结合这两点,我们可以推测RCC2与Ku蛋白在DNA损伤修复中协同发挥作用。我们通过使用NHEJ和HR修复通路的细胞模型EJ和HJ发现,RCC2的缺失严重影响NHEJ的修复效率。而在Ku蛋白缺失的前提下,进一步敲低RCC2会对NHEJ通路发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因此RCC2在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中与Ku蛋白协同作用调控DNA双链断裂的NHEJ修复通路。总的来说,在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中,RCC2在ATR-CHK1通路中发挥作用,能够直接定位到损伤位点并与Ku蛋白协同作用共同调控NHEJ修复。
其他文献
医患冲突的发生给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消解医患冲突风险成为医学界和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威胁敏感性指个体能够更加快速地注意到威胁性刺激这一心理特点,高威胁敏感性个体更容易产生冲突行为。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增加个体的威胁敏感性。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的威胁敏感性。本文通过四个系列实验,均使用Go/No-go实验范式,测量个体威胁敏感性的变化情况,
樱桃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 var.cerasiforme)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樱桃番茄采摘后,由于其果实皮薄多汁,病原微生物容易从果实伤口处入侵,引起果实的变质和腐烂。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镰刀真菌(Fusarium spp.)属,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感染樱桃番茄果实后会引起采后樱桃番茄果腐病。本实验前期从黄瓜根基土壤中分
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的传递尤其图像信息的传递越来越频繁,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但是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寻找有效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进行图像加密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图像加密主要包括基于“数学理论”的传统图像加密技术和基于“非数学理论”的新型图像加密技术两大类。光学图像加密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参量对图像进行加密的新型图像加密技术,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针对当
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太阳能分布广泛,储量丰富,被认为是最有应用远景的可持续使用的能源,如果能解决传统的光催化剂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就能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缓解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BiVO_4是一种前景非常好的光催化材料,相比于传统使用的Ti O_2,它在可见光下有十分不错的光响应,因此近年来关于BiVO_4的研究内容层出不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传统的BiVO_4材料作为基础,结合文献中的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锂离子电池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我们日常用到的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直到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等其他领域。但是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科研人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电池容量和功率密度,降低商业化所需要的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锂电池的容量、倍率、循环性能等参数是由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所决定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高的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低对称Dirac赝自旋系统下基于线性响应理论利用格林函数方法对电流诱导自旋极化理论研究的过程。文中对Dirac材料体系做了广泛的调研,介绍了Dirac赝自旋系统输运过程的主要理论背景和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Dirac材料体系的发展现状、重要的理论细节以及Edelstein效应到目前主要的学术进展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文中给出了研究过程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求解具体理论模型的思路,着重介绍了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基地,而病毒病害是影响中国番茄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其中最具有经济危害的病毒之一,CMV有时会携带D satellite RNA(D-satRNA)寄生分子,它能引起番茄植株快速坏死。前人研究发现D-satRNA的致死性
近十几年中,以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多种催化活性客体,构筑硅基非均相催化材料成为构筑绿色催化剂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二氧化硅稳定性高,嫁接简便,从而通过负载可实现结构敏感和/或难以分离的优势均相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在提高催化剂的原子效率,改善繁琐的后处理步骤,减少重金属及溶剂等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后嫁接的方式构筑了两种负载型硅基非均相复合催化剂:负载均相性二胺/钌(Rh-Ts
一、湖南傩文化渊源与现状傩主要是中国黄河以南,长江水系一带中国最早的原始祭祀,是一种娱人娱神的仪式,是巫文化的进步和丰富。在中国, 无傩不成祭。傩作为中国古老的神人
会议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是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应用于多个子系统时的自然结果,体现了微观系统的量子特性。它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腔光力学系统的量子纠缠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传统的腔光力学系统通过腔模与机械振子交换动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纠缠。而基于拉盖尔-高斯(Laguerre Gaussian,简称L-G)旋转腔光力学系统的量子纠缠则可通过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