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假单胞2P24中pcoR基因的克隆及其对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合成基因的调控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2P24分离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decline)土壤,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如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ol,2,4-DAPG),氢氰酸(HCN)、嗜铁素、蛋白酶,对小麦全蚀病、番茄青枯病、棉花立枯病等土传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前期的研究表明该菌株中存在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QS)。QS由pcoI和pcoR基因组成。本研究主要对菌株2P24中pcoR基因进行克隆和初步功能分析。 通过PCR介导的方法克隆到851bp的pcoR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是QS中luxR基因的同源物。 构建了缺失突变载体p299△R,测序证明其中的pcoR基因缺失了177bp,分别电击转化菌株2P24和2P24△I∷lacZ,并根据两次同源重组的原理筛选到pcoR基因的缺失突变体2P24△R和2P24△I∷lacZ△R。应用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的穿梭载体pRK415构建了互补载体p415-R,通过电击转化互补载体p415-R构建了pcoR基因缺失的互补突变体。 野生型2P24与pcoR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在抗生素2,4-DAPG、HCN、嗜铁素、蛋白酶等次生代谢物的检测、对病原菌的平板拮抗能力的检测以及生长曲线的测定方面均表明没有明显差别。利用琼脂条法检测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Lactones,AHLs)类信号分子,野生型P.fluorescens2P24能产生该信号分子,而pcoR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则丧失了这种能力,而pcoR基因的互补突变体恢复产生信号的能力,说明在野生型2P24中,pcoR基因是信号产生的一个必需的调控因子。对菌株2P24△I∷lacZ及其pcoR基因突变、互补菌进行酶活测定分析,pcoR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酶活性最低,2P24△I∷lacZ的酶活性最高,表明pcoR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对pcoI基因的表达起正调控作用。 对菌株2P24、2P24△R和2P24-R进行温室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测定,pcoR基因的突变使菌株2P24的防效降低,而互补菌株2P24-R的防效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表明在菌株2P24中,pcoR基因是调控其生防能力的一个重要因子。
其他文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是为害棉花的一种重要世界性害虫。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严重抗性而导致其在我国北方棉区连年大爆发。Bt抗虫棉由于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条锈病是其主要病害。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措施。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表现为免疫或高度抗病,一直是首选的抗病资源,然而,主效抗病资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曾给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过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阐明甜菜夜蛾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改善和提高其预测、防治水平,我
西瓜果斑病和番茄溃疡病都是我国对内和对外的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西瓜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由噬酸菌属燕麦种西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PROG-110可编程控器来设计制作SG250-A型榨汁·搅拌机的自动操作,飞蝶牌两档小风扇改造成强、弱连续风与多档定时睡眠风.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手性除草剂安全剂Ⅰ:(-)-3-二氯乙酰基-2,2,5-三甲基-1,3-噁唑烷[(-)-R-29148];Ⅱ:(+)-3-二氯乙酰基-2,2,5-三甲基-1,3-噁唑烷[(+)-R-29148]的合成、表征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选用L-(+)-酒石酸, D-(-)-酒石酸为拆分剂制备L-(+)-异丙醇胺合酒石酸及D-(-)-异丙醇胺合酒石酸,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制备
随着新农药品种研制和生产的投资与风险越来越大,市场开发的周期越来越长,再加上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迅速,使得有效药剂的供应越发显得短缺。农药的合理混用在延缓有害生物的抗性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本文总结当前农用杀菌剂的作用靶标基本都是蛋白质或者受体。而当前杀菌剂的现状正是作用靶标单一,作用机制雷同,造成了菌株严重的耐药性。我们结合当前世界
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在储粮害虫防治中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增加,植物源农药必将在储粮害虫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用乙醇为溶剂对ACG和AFG两种优选植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 is a rare malignancythat constitutes < 0.5% of all gastroin-testinalneoplasms. Moreover, 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