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和AFG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在储粮害虫防治中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增加,植物源农药必将在储粮害虫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用乙醇为溶剂对ACG和AFG两种优选植物以及夹竹桃叶片为材料进行提取,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bficius)为受试对象,对上述三种植物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CG对玉米象和谷蠹的触杀和驱避活性最高,而夹竹桃对玉米象和谷蠹没有触杀和驱避的活性。以ACG根茎粉和乙醇提取物为原料,对其乳油和粉剂进行了加工研究。研制出25%ACG提取物乳油,室内生测表明,对玉米象14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56.67%,45d后种群抑制率为76.86%。质量检测结果符合农药制剂商品化要求。以ACG根茎粉和乙醇提取物以及AFG根茎粉为原料和化学防护剂凯安保、天惠虫清、杀虫松进行混配,通过拌粮试验进行室内生测和室内模拟试验,筛选出复配剂4种:D2、E2、F2、G2。通过室内拌粮试验,D2对玉米象的7d后校正死亡率和14d后校正死亡率为100%,45d后种群抑制率也为100%;处理谷蠹的14d后校正死亡率为82.06%,45d后种群抑制率在90%以上;E2、F2、G2对玉米象的7d后和14d后校正死亡率均为100%,45d后种群抑制率也为100%。将筛选出的4种复配配方进行室内模拟试验,6个月的试验证明,上述4种复配剂对玉米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率达到100%。通过室内生测和室内模拟仓试验,确定D2(菖灵素乳油1号)和F2(菖素灵粉剂1号)配方进行中试,结果表明这二种制剂防治效果均达到96%以上。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这二种制剂均符合农药制剂商品化国家质量标准,可在实仓中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咪鲜胺在柑橘、梨、苹果(全果、果皮、果肉)中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在苹果(全果、果肉)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明确了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在苹果贮藏过程
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是重要的大环内酯类农药;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加氢产物,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本文研究了上述三种大环内酯类农药在甘蓝和土壤中多残留快速分析方法,并利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是为害棉花的一种重要世界性害虫。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严重抗性而导致其在我国北方棉区连年大爆发。Bt抗虫棉由于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条锈病是其主要病害。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措施。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表现为免疫或高度抗病,一直是首选的抗病资源,然而,主效抗病资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曾给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过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阐明甜菜夜蛾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改善和提高其预测、防治水平,我
西瓜果斑病和番茄溃疡病都是我国对内和对外的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西瓜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由噬酸菌属燕麦种西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PROG-110可编程控器来设计制作SG250-A型榨汁·搅拌机的自动操作,飞蝶牌两档小风扇改造成强、弱连续风与多档定时睡眠风.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手性除草剂安全剂Ⅰ:(-)-3-二氯乙酰基-2,2,5-三甲基-1,3-噁唑烷[(-)-R-29148];Ⅱ:(+)-3-二氯乙酰基-2,2,5-三甲基-1,3-噁唑烷[(+)-R-29148]的合成、表征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选用L-(+)-酒石酸, D-(-)-酒石酸为拆分剂制备L-(+)-异丙醇胺合酒石酸及D-(-)-异丙醇胺合酒石酸,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制备
随着新农药品种研制和生产的投资与风险越来越大,市场开发的周期越来越长,再加上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迅速,使得有效药剂的供应越发显得短缺。农药的合理混用在延缓有害生物的抗性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本文总结当前农用杀菌剂的作用靶标基本都是蛋白质或者受体。而当前杀菌剂的现状正是作用靶标单一,作用机制雷同,造成了菌株严重的耐药性。我们结合当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