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广西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流行特征,探讨INH耐药的影响因素;了解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基因突变特征、谱系分布及基因型构成,为广西耐INH结核病(Tuberculosis,TB)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今后的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监测的方法,结合各地工作基础,以桂林、贵港、百色、崇左和防城港5个市为研究现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5个市中的21个县(市、区)。连续纳入2017年1月~12月在各监测点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治疗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问卷信息完整且培养阳性的MTB菌株共1479株,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比例法对INH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从INH耐药和敏感菌株中抽取101株和516株,提取菌株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中的标准菌株H37Rv序列进行比对,使用python 2.7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Blast进行序列比对提取出43个间隔序列,利用MEGA 7构建系统发育树后在i TOL网站进行修饰。使用Epidata 3.1对问卷进行双录入并核对,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F分析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等13个因素对INH耐药的影响。结果1.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流行特征分析:1479株MTB菌株中,桂林市397株(26.84%)、贵港市401株(27.11%)、百色市231株(15.62%)、崇左市316株(21.37%)、防城港市134株(9.06%)。经药物敏感性试验(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DST)确定为INH耐药的有129株,总的INH耐药检出率为8.72%(129/1479),初治与复治患者INH耐药检出率分别为7.25%(94/1296)和19.14%(35/183)。各季节INH耐药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063,P=0.382),人群分布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农民所占比例最高(84.50%),边境地区(百色、崇左、防城港市)INH耐药检出率(10.72%)高于非边境地区(桂林、贵港市)(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P=0.012)。2.异烟肼耐药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地区、民族、登记分类、病变累及肺野数(个)与INH耐药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登记分类和病变累及肺野数(个)3个因素与INH耐药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P3个的患者均是INH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9(95%CI:1.03~2.16)、2.65(95%CI:1.72~4.08)和1.56(95%CI:1.06~2.31)。比较边境与非边境地区INH耐药情况及耐药影响因素,发现仅民族和HIV感染状况在两地区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治均为两地区INH耐药的危险因素。3.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谱系分析:在101株耐INH的MTB菌株中,存在INH耐药基因突变的有85株,即DST与耐药性预测结果一致率为84.16%(85/101),共发现的INH耐药突变基因有4种,包括kat G、ahp C_promoter、fab G1_promoter和inh A基因,其中kat G基因的突变率最高,为90.59%(77/85),主要为315位点的突变,kat G 315位点突变率为84.71%(72/85);516株INH敏感的MTB菌株中,存在INH耐药基因突变的有35株(6.78%,35/516),共发现的INH耐药突变基因有5种,包括kat G、kas A、fab G1_promoter、ahp C_promoter和inh A基因,其中kat G基因的突变率最高,为51.43%(18/35),主要为315位点的突变,kat G 315位点突变率为40.00%(14/35)。kat G 315位点突变在INH耐药和敏感菌株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17,P<0.001),将传统DST设为金标准,检测kat G 315位点突变的灵敏度为71.29%,特异度为97.29%,阳性预测值为83.72%,阴性预测值为94.54%,约登指数为0.69,Kappa值为0.7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发现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4,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3个是INH耐药的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复治均为广西边境和非边境地区INH耐药的危险因素,两地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在所有发现的INH耐药突变基因中,以kat G基因突变率最高,特别是315位点的突变;kat G 315位点突变预测INH易感性的灵敏度为71.29%,特异度为97.29%,可考虑将检测此位点突变作为广西INH耐药筛查、诊断及排除的辅助手段,这对INH耐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菌株主要由L2构成,北京基因型为主要流行菌株;在发生kat G基因突变的菌株中,以L2所占比例最大,应重点关注该类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