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上外教的支架性话语分析——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形势越来越注重英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口语课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好机会。所以对于大学口语课教师来说,如何在口语课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非常重要。教师支架性话语来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里的“支架”概念,意为当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教师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直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本论文以外教在口语课上的支架性话语为基础,试图发现怎样在口语课堂上恰当地使用支架性话语。  本文选取了一名外教和26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这名外教在中国居住10年,并已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任教8年,主要教授口语和视听说课程,所以很了解中国文化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的研究工具是录音,辅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录音材料也进行了转写工作,转写字数总计三万六千八百八十字,其中教师支架性话语总计三千三百九十一字。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在大学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上,外教使用了哪些支架性话语?2.外教最常使用哪些支架性话语?3.学生最喜欢哪些支架性话语?4.如果外教常用和学生喜欢的支架性话语之间有差异,则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1.外教在口语课上经常使用的支架性话语有示范、搭桥、背景链接、图式建立、重述、发展自我意识、拓展、鼓励和插入;2.外教经常使用的支架性话语有鼓励、重述和拓展;3.学生最喜欢的支架性话语有示范、鼓励和发展自我意识。4.从第二个和第三个发现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差异。  鼓励既是外教经常且学生最喜欢的支架性话语,说明口语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非常重要。老师经常使用重述但是有一半的学生不喜欢,因为学生经常忽略,以为只是单纯的重复。外教还经常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进行追问,但是学生的呼声却不高。因为学生习惯了准备好想要说的再进行回答,所以突然的拓展会感觉紧张。但是学生表示当问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们还是希望外教能多问一些。学生喜欢示范与发展自我意识这两种教师支架性话语。而对于外教来说,只有在感觉学生比较迷惑的时候会举例。学生自认为作为英语专业学生,要求较高,所以除了准确和流利的表达之外,他们希望在表达思维上也更加本土化。对于外教来说,在大二这个阶段,应该培养学生自由地表达,而要避免一味的纠正思维。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教师才会纠正,所以在发展自我意识这方面外教用的比较少。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本研究有所局限,如被试数量有限,且来源单方面。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对象,使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教师支架性话语的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其他文献
本文用德里达的幽灵理论去解读华裔美国文学的作品《骨》,小说反应的是三代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的生活和内心感受,他们生活在两种文化的边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失落感,像幽灵一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立足丰富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对比了英汉“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的句法,语义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情况。研究发现:  第一,英语“NA空间”表
学位
法律文体翻译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很强的一个翻译种类。长期以来,国内翻译界对文体的研究大都限于文学体裁而涉及法律文体的研究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英国著名评论家李维斯称劳伦斯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富于创造性的作家”。他的作品
目的了解兰州市空气污染状况,为兰州市各级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讨论空气污染对运动人体健
学位
绵杂麦168系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自育恢复系MR168杂交组配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组合,也是我国继绵阳32号后第二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的两系杂交小
传播媒体是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所采用的话语对其受众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棱镜门”事件是美国近年来实施的一项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