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中幽灵—伍慧明《骨》的幽灵理论解读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德里达的幽灵理论去解读华裔美国文学的作品《骨》,小说反应的是三代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的生活和内心感受,他们生活在两种文化的边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失落感,像幽灵一般地生活着。德里达是一位解构主义大师,用他的幽灵理论来解读小说,可以给读者更自由、更开放的的思想角度,去追忆华人那段辛酸的历史。在论文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的是伍慧明和她的小说《骨》,以及德里达的幽灵学说。第二部分用幽灵的解构主义视角去分析小说中华裔男性和女性的艰难生活。第三部分,用幽灵主义延异的视角和观点去分析纸契儿子和自杀这些悲剧元素。第四部分,论文继续从幽灵视角去分析大女儿雷拉对于跨越自身困境的努力,并分析美国华人的新定位。第五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通过研究,作者发现用德里达的幽灵理论研读这篇小说,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对历史的描述,更自由地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小说所反映出的美国华人生活的艰辛。
其他文献
Steven Jones(2002)以英文报纸The Independence(1988-1996)为语料,系统性地研究了其中的56对归约性反义词,并归纳了反义词的8种语篇功能,分别是:辅助、并举、比较、区分、过度、否
近年来,翻译界越来越重视对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并试图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翻译。本文从写作学的角度,借鉴周姬昌的写作理论以及海耶斯-弗劳尔的写作模型,探讨翻译过
关联理论由斯波铂(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于1986年在合著《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提出,它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该理论有两条关联原则:认知关联原则认为人类的认
道家文化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无尽源泉。当我们从清末开始诟病自己文化的一百年间里,中国道家思想却在世界范围内风靡。道家范本《老子》一书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几乎是家家必备。
本攻略由起凡官方记者团特色专栏“攻略无双”出品。英雄对于游戏来说它是固定角色,但对于各位玩家来说它却是多面角色,每位玩家都有各自的玩法,“攻略无双”在此取各位玩家之所
本文梳理了晚清时期通事的译者形象并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基础探究了晚清译者形象形成的社会历史缘由。  论文首先交代了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论文框架,然后从译者的个案研
基于MATLAB平台集成开发了一个红外光谱建模工具包。工具包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包括光谱文件存取整合模块、预处理模块(谱图处理、目标物质浓度处理)、波段优化模块、建模模块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百科全书般地展示了中国古代诸如诗词、历史、医学、饮食、经济、风俗、衣饰及家居等众多文化分支。长久以来,《红楼梦》作为中国
本研究选择180名中国学生为实验受试,对英语时间状语从句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指称理解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借鉴Flynn(1981,1988)、Lust(1981)、Lust&Wakayama et al.(1982)、Lust
哈帕·李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南方女作家。1960年,她凭借其唯一一部作品——《百舌鸟之死》成功挺进文坛。小说一经发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被称为一场“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