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采用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24例患者,手术时年龄从5岁-14岁,从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5年,所有病例的治疗方法均应用阔筋膜替代环状韧带重建肱桡关节,术时并未行尺骨截骨,术后应用钢针固定肱桡关节,以利复位的稳定性。手术步骤:仰卧,肘胸前手术切口,自后方肱桡关节近端2cm,沿肱桡关节斜向尺骨嵴,长5-7cm,暴露出肱桡关节,去除夹在肱桡关节之间,影响桡骨小头复位的软组织,暴露向前脱位的桡骨小头,进行复位,复位多不稳定,需要行近端桡尺关节分离,此时复位稳定性增加,切取大腿阔筋膜长10cm,宽0.8cm,光滑面向外折叠制成韧带,尺骨嵴平桡骨颈水平应用直径3.5mm钻头钻二孔,将制成的环状韧带经过二孔环绕桡骨颈,在合适张力条件下固定,此时桡骨头不再脱位,再应用直径2.0mm的克氏针经肱桡关节固定,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锻练肘关节功能。重点分析了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获有效随访11例,平均随访年限5年9月(5—7年)。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旋转功能受限现象,平均旋转受限69°,旋前平均受限33°,旋后平均受限36°,屈伸受限4例,其中伸直受限平均21°(10°—45°),屈曲受限不甚明显,半脱位2例,暂时性桡神经损伤1例。X线表现:半脱位2例,韧带环绕桡骨颈明显变细2例,肱桡关节钢针断裂4例。结论大龄儿童13岁以上的桡骨小头脱位,脱位时间大于2年以上,应慎行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重建的环状韧带可能是影响桡骨颈发育及关节功能的因素之一。取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效果可靠,但增加了创伤。可考虑应用肱三头肌腱膜或前臂深筋膜替代环状韧带。桡骨小头脱位重建环状韧带后出现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功能的损伤,发生率较高,减少桡尺关节的分离,重建环状韧带张力合适,术后肱桡关节不做钢针固定或减少固定时间至3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手术疗效。脱位时间长,做尺骨截骨延长或桡骨短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供心长时间保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实验组:C组、D组,每组10只。健康SD大鼠开胸后迅速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行不同通气策略,探讨相对合理的通气方法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择期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介入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利用明胶海绵条、PVA颗粒及
目的建立Ⅱ型齿状突骨折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FE)模型,分析不同螺钉内固定位置以及骨折面角度对术后Ⅱ型齿状突骨折端稳定性的影响,探讨Ⅱ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内固定的最佳生
目的:初步探讨广西巴马健康小型猪行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胃脾区静脉血经分流途径入肝的压力变化以及此术式对实验猪肝脏和各项生化代谢指标的影响。为此术式在肝硬
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是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对于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成因,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颈前路钛板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在我科进行颈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
目的:研究去势导致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胫骨近端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探讨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48只8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一组为实验组,进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锁定钢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科采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锁定钢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40例。男23例,女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