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程是担负传承、弘扬、发展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任务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成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创造锤炼,大多数成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许多成语意义上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成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汇时,往往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判约。总之,中国文化对成语的影响,或者说汉语对文化的反映都是多方面的。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融入中华民族语言思维系列。在语言表达中,恰当的运用词语,可以收到词简义丰、形象生动、透彻犀利之效。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并未未将成语列为一个专题来介绍,导致了对这一重点、亮点的忽略。恰恰就是这一缺陷导致教师忽视了成语知识,在教学上显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成语知识也一知半解。而成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深层的文化内涵,就决定了成语教学就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切合点。本文认为在中学阶段要在课堂教学时积极加强成语教学。加强成语教学能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加强成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加强成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因此,加强成语教学就必须从成语的语音、字形、语义和语法功能入手。本文认为,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循序渐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弄清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汉语成语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汉语的“活化石”。所以成语的意义大多的时候都不是其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要把成语放回到它产生的时代,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才能深刻理解成语。以成语的各种来源为标准,要求学生编写成语语源分类词典,既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成语于无形,,还能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2、成语源于古代,积极利用成语在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文言文加以比照,在比照中学习,在比照中积累。3、只有在掌握大量的成语后,才会运用自如,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要在积累中运用,也要在运用中积累。4、领悟是本文最后提到策略,要在领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