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数据处理与震源反演方法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地震监测技术利用观测仪器接收微小震级地震信号,通过预处理(去噪、事件到时拾取)、震源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等微地震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描述地下岩体破裂的时空展布和力学性质。基于安全生产、产能提升、环境保护等因素,微地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矿山开采、水库监测、火山监测、水力压裂以及二氧化碳封存等领域。精确的微地震数据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础,对微地震监测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微地震原始信号信噪比低以及处理、反演算法本身精度限制,微地震数据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面临一系列问题:(1)预处理过程中,传统滤波器往往不能有效地将微地震事件从噪声中分离;经典的微地震事件拾取方法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无法获得准确的微地震事件到达时间。(2)定位方面,噪声信号、微震事件拾取误差以及速度模型误差等因素均可能造成定位精度下降。(3)震源机制反演精度依赖数据质量和前端处理结果(如事件初动极性判断、事件定位结果等),前端处理流程精度不高可能导致错误的反演结果。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信号去噪、微地震事件拾取、震相识别和图像分类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潜力。基于上述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本文将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数据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旨在提高微地震数据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的精度及稳定性。针对去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学习的方法压制微地震信号中的随机噪声。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原始数据中的噪声信号而不是事件信号(即残差学习),再利用原始信号与预测噪声信号的差值作为去噪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去噪方法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针对微地震事件到时拾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和深度信念网络相结合的微地震事件提取和震相识别方法,不仅实现微地震事件的自动拾取和震相识别,还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减少了神经网络的复杂度和训练集数量,提高了训练效率。经过数值模拟和实际数据测试,所提出的方法拾取精度高且对噪声干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针对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定位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震相识别与振幅叠加相结合的自动定位方法,利用单震相微地震数据进行定位。该方法可自动识别微地震事件震相,将定位方法的参数搜索空间由四维(发震时刻与震源空间坐标)减少至三维(震源空间坐标)以实现自动定位,此外该方法还解决了辐射花样可能在震源处造成波形“零叠加”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确且对噪声干扰、事件到时拾取精度与速度模型误差并不敏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第二种方法为基于Resnet模型的微地震定位方法,利用全部三分量微地震数据进行定位。该方法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将三分量地震信号映射(分类)至对应的震源位置,并且在训练网络的过程中考虑不同震源机制对微地震数据的影响。此方法的优点在于神经网络在对地震数据映射到震源位置时,利用全部三分量数据信息并且无需对地震事件的极性进行校正就可以实现震源的定位目的。方法测试过程中对训练、测试数据集加入了不同程度的噪声,测试结果说明此方法定位结果精确且对噪声有一定的鲁棒性。针对震源机制反演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基于Resnet的震源机制反演方法,该方法在有先验信息的约束下可不依赖震源定位结果对震源机制进行反演。经过实验分析,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测试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99.06%。第二种方法是基于SMIRnet的震源机制反演方法,此方法在没有先验信息的约束下可对反演参数进行全空间搜索。实验结果表明网络的预测准确率为97.65%,反演结果精确,与对比方法相对比也得到了更好的反演效果。综上,本文针对传统处理与震源反演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微地震数据处理与震源反演流程,该流程在处理低信噪比微地震数据时获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处理与震源反演方法的效率与精度。
其他文献
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其病程反复、难治愈、易恶化致癌等问题,IBD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巨大负担。新的证据表明,NL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IBD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最新机制发现的启发下,寻找创新的、高效、低毒性的抗结肠炎药物是IBD治疗的当
学位
[目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参与小脑皮质神经环路的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突触可塑性、运动学习和记忆、神经病变以及小脑性运动障碍。小脑皮层通过苔藓纤维(MF)-颗粒细胞(GrC)和攀爬纤维(CF)两条通路接收来自外界的各种感觉输入,并由浦肯野细胞(PC)产生与运动相关的指令输出,参与感觉、知觉、运动协调、运动学习与自主运动的精细调节。小脑颗粒层主要包括两种神经元,GrC和高尔基细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描述慢性病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特征及其认知内涵挖掘,开发基于慢性病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特征全貌的评估工具及构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为促进国内护理领域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与丰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性研究设计法中“质+量+量”的顺序探究型设计,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1.慢性病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内涵的质性研究基于
学位
当前,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世界各国开始反思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为并聚焦于节能减排的研究。数据显示,建筑业能耗量约占世界总能耗的30%~40%,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的40~50%;其中,我国建筑业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以上并呈不断上升趋势,所以建筑业是亟需实施节能措施和推动碳中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40%以上的节能潜力来自于建筑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各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老年痴呆患者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汉化及文化调试痴呆症知识评估量表,构建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轻度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评估、护理干预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量+量+量”的顺序探究性设计,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1.老年痴呆患者健康状况评估问卷编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老年痴呆患者健康
学位
早侏罗世是全球重大地质历史时期,伴随着潘吉亚大陆裂解和中大西洋形成,火山活动频繁,包括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卡鲁—费拉大火成岩省和巴塔哥尼亚大火成岩省等,环境—气候变化剧烈,出现了如早侏罗世早普林斯巴赫期变暖事件、普林斯巴赫—托阿尔期边界事件和早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等。当前对这些环境—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特提斯洋海相地层,它们在陆相地层的记录和表现以及它们与早侏罗世火山活动之间的关系人们还知之
学位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但死亡率很高,排名第2位,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率约占PLC的75-85%。尽管肝癌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肝癌发病因素复杂、易转移、对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后易复发,P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仍不高。如何降低PL
学位
[目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主要从起源于广泛脑区的苔藓纤维(Mossy fiber,MF)-颗粒细胞(Granule cell,GrC)-平行纤维(Parallel fibre,PF)途径和起源于延髓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ary nuclus,IO)神经元的攀爬纤维(Climbing fibre,CF)途径获得来自外部的兴奋性信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
学位
贵金属(金、银)纳米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领域具有优异的性能和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金、银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结构、元素组成以及其排列情况等都会对其SERS性能有明显影响。因此,设计和制备基于金-银纳米材料的SERS基底对于实现其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银因其具有最高的等离子效率和电磁场增强性能,是目前已知最佳的SERS基底材料。随着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增加,其散射效率因子会逐渐增加,作为
学位
煤自燃是煤炭开采中的主要灾害之一,煤自燃高温区域探测与圈定是提高煤自燃防治效果、实现精准防控的关键。目前煤自燃区域探测与圈定主要采用指标气体法、测氡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属于间接法,准确性低。电磁法是直接探测与圈定煤自燃的方法,能实现精准探测。与常规电磁波段相比,太赫兹具有波长短、带宽广和指纹谱性等优点,能提高探测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实现精准探测。在煤自燃探测领域尚未有人利用太赫兹技术进行研究。论文对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