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油田屈家沟油区延长组地质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屈家沟地区现有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以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野外露头、岩心分析、钻测井资料,系统研究了屈家沟油区延长油层组区域地层、构造现状、精细对比区域标志层,重点研究了长4+52、长61两个有油气显示的油层,为油田开发做好地质准备。通过分析本区岩石类型、测并曲线、砂体平面分布形态,砂体分布规律与沉积相类型,配合储集层的岩石性质和物性特征以及油藏类型和控制因素,综合分析油气聚集规律,总结出储层沉积微相与非均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结果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研究区油层组的岩石类型、填隙物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结构特征,以及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物性特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综合分析研究区储层渗透率的韵律变化情况、储层非均质性参数类型、层内夹层电性特征等,并进行平面非均质性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储层分类与综合评价。其中长4+52和长61是一类和二类储层,主要发育在分流河道砂中,物性较好,砂体厚度大,有效储层厚的储层中。最后用容积法计算出该区长4+52、长61油层石油地质储量469.9×104t,叠合含油面积21.04km2。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东胜堡潜山油藏为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测试和地震等资料,对东胜堡潜山的裂缝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东胜堡潜山油藏岩性复杂,裂缝分布非均质性强,
本论文分析比较了常用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有约束的均匀设计法”,并利用scheffe多项式(规范多项式)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有约束的均匀设计法”,进行
定量化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地质科学研究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现阶段,层序地层学的定量研究主要是在计算机的层序模拟方面,而对于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及对比的定量研
董仲舒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神哲学家之一,在其思想体系之中有民本思想.民本思想贯穿于《春秋繁露》全书之中,也体现在该书的首篇里,共有九端.其一,暴乱之徒,必须严惩.这是董仲舒
本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研究成果,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层序学理论,按照标志层、标准层、旋回对比、地层厚度等原则,完成了工区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土地遭到严重的残膜污染。在国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机械拾膜仍然是处理残膜的主要方式。本文对传统的伸缩杆齿式拾膜机进
汽车风窗除霜技术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视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后风挡玻璃多采用电加热除霜,国内企业电加热除霜系统的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反复的试验和修改,耗费大
滑坡,是自然或人工边坡在外界因素的诱发下导致丧失其自身稳定性而发生滑移的地质现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滑坡多发的国家之一,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多发因素导致滑
本论文首先介绍地下管线的基本概念及给出管线的种类,根据地下管线图的种类说明管网系统类型:综合管网系统和专业管网系统,随后从株洲市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况出发,说明GIS
回顾了岩溶区地下水流运动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岩溶水运动的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岩溶区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