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现状及渗透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的民族精神。若想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基本执行手段。中学阶段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很大程度上与学校践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生物学中囊括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相当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丰富青少年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实现生物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教材分析、行动研究、调查分析的方法,围绕“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这一研究主题,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思路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设计了问卷对初中一线生物学教师、初中学段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期望具体了解:(1)教师在生物学课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看法、准备情况、现状和实施策略;(2)学生在生物学课堂感受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看法、现状和预期;(3)家长对生物学课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原因分析,提出初中生物学课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原则与策略,并给出具体案例。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不同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爱国主义渗透策略不同,但都将学校教育作为一种重要手段。(2)生物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现状是:上级教育部门支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生物学课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态度端正。少数教师观念不强,学生主动意识淡薄,家长榜样意识不足,或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生活环境的差异有关。(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初中生物学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应注重渗透性、真实性、参与性、持久性、时代性和理性的原则。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通过多元立体素材库的建立、对比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的使用、采用更好地教育评价方法评价来更好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5)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确实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感的建立。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变化的需求。新课改进一步推进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也意味着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发展给与了高度的关注。近年来,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的共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了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学科提出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以来,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现在的教育不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传授,需要显著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关键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特别是随着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创新程度的日益深化,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让我们更应该不断地探索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地理学科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之一,其涵
自2011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对于落实以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和建立促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近年来,前置学习作为以学生为本的典型教学模式正得到全国范围大力的推广。而发展性评价作为当下教育研究的重点,应用在前置学习模式中能起到优化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二者的有效对接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当下教育评价和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本研究通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近年来涉及的试题一般以生活实践为情境,在对基本知识、概念与理论综合考查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在电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贯彻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而凝聚了优秀教师学者智慧和心血的高考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对高考电化学试题的思想、内容、答题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而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对于厘清高考电化学试题对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亦步亦趋。自2014年起,教育部提出构建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指导思想,一股基于各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之风在学术界盛行。小组合作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与小组合作的结合是强强联手,对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中学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当前的地理教学模式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以地理核心素养来指导小组合作是地理教学的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及时、高效、多维传递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当下教育中,如何应用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将更加灵活、生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实现课堂的多元化并提升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微课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课堂参与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课演变成理论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不会记笔记;抽象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课改大幕就此拉开。化学核心素养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有效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获得理论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运用活动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
线上教学发端于早期的远程教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线上教学的形式不断变革,发展为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完成师生交互的教学模式。新冠疫情发生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各级教育单位和教师迅速响应,一场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验就此展开。开展教学的初期,由于对线上教学的理论认识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教师通常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直接应用于线上,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问题,本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各不相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教育迫切需要改革。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它标志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正式开始,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尊重学生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了高中教学改革的重大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参考古今中外各种教育理念,许多学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分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目前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教师来说,一味地“教”效果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在目前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如果教师不作出改变,仍然墨守成规,那么在改革浪潮的推进下会很快被淘汰。对于学生来讲,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仍然按照之前完全依靠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被动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模式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