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凋亡抑制剂的发现及其在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中的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长期以来,凋亡被认为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相比之下,坏死被认为是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的偶然性细胞死亡,其形态学特征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器肿胀,质膜破裂以及随后的细胞内容物溢出和丢失。然而近年来,随着其他具有坏死形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的发现,这一观点发生了改变。这些坏死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包括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等。与凋亡不同,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依赖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最终会导致细胞膜破裂并释放一系列与损伤相关的信号分子(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从而激发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因此坏死性凋亡与多种损伤性、炎症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均关系密切。在这些疾病中,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肾脏滤过功能迅速下降,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管细胞坏死。它可由肾毒性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顺铂、缺血再灌注等多种因素诱导。近年研究表明坏死性凋亡在急性肾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顺铂或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病变程度在RIPK3或MLKL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中明显减轻。除急性肾损伤外,在实体肿瘤发展过程中,由于缺氧和葡萄糖缺乏等代谢应激,通常其中心区域可见肿瘤坏死。多年来研究发现这种类型的坏死与肿瘤发生和不良预后均相关。然而,由于缺乏对细胞坏死分子机制的了解,坏死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由于坏死性凋亡在形态上与坏死相似,因此坏死性细胞凋亡是否参与了肿瘤坏死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2018年我们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报道了坏死性凋亡在小鼠乳腺癌坏死区域普遍存在,且这种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促进了乳腺癌的肺转移。由于坏死性凋亡与肿瘤等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关系密切,因此发现能够抑制坏死性细胞凋亡的药物对于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基于RIPK1,RIPK3和MLKL研发出了多个创新性先导药物,然而,目前这些药物依然存在药效不足、代谢稳定性较差、细胞毒性强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及应用。因此,筛选及鉴定出新型坏死性凋亡小分子抑制剂对于肿瘤等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干预和治疗均有很大的潜在价值。本研究计划首先从相关小分子库中筛选出有效的新型坏死性凋亡小分子抑制剂,然后开展这些新筛的抑制剂在肿瘤等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活性作用研究。这些研究旨在阐明坏死性凋亡在肿瘤等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和生物学机制,并评估新型坏死性凋亡小分子抑制剂的潜在应用价值,从而为坏死性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研究方法1、在含氟化合物库和Bcr-Abl抑制剂中进行筛选,诱导HT-29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并用MTT法或Cell Titer-Glo荧光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各化合物干预后的细胞存活率,从而筛选出有效的候选新型坏死性凋亡抑制剂。2、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分析、体外激酶实验、分子对接分析等明确筛选出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3、通过建立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模型、小鼠乳腺癌细胞肺转移模型、顺铂和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研究新型坏死性凋亡抑制剂是否在坏死性凋亡相关疾病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1、我们发现含氟化合物TAK-632有效地保护了TNF-α、Smac mimetic和Z-VAD-FMK(TSZ)诱导的坏死性凋亡。同时,其对TNF-α诱导的SIR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TAK-632的衍生化合物“化合物42”通过靶向抑制RIPK3激酶活性而抑制坏死性凋亡。在小鼠SIRS模型中,5mg/kg口服剂量的化合物42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相比TAK-632更为有效。3、化合物42对MVT-1乳腺癌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癌的肺转移。4、我们发现Bcr-Abl抑制剂GNF-7有效地保护了TSZ诱导的坏死性凋亡。在分子机制上,GNF-7通过靶向抑制RIPK1和RIPK3激酶活性抑制坏死性细胞凋亡5、GNF-7在顺铂和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中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减轻肾脏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抑制了小鼠的急性肾损伤程度。实验结论本研究以TAK-632为先导化合物合成的第42号衍生物是一种针对RIPK3激酶的新型坏死性凋亡抑制剂,而GNF-7则是针对RIPK1和RIPK3激酶的双激酶抑制剂。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化合物42可以有效抑制小鼠乳腺癌肺转移,而GNF-7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减轻了顺铂和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此研究不仅发现了新的坏死性细胞凋亡抑制剂,而且为进一步探索坏死性凋亡在肿瘤等炎症性疾病中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其他文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活条件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相应的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在增加,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被大量开采与利用,毫无疑问
水分匮乏和土壤肥力较低是渭北旱塬地区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而夏闲期间种植绿肥作物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但在降雨稀缺的年份会对后茬冬小
背景1-硝基芘(1-nitropyrene,1-NP)是重要环境污染物硝基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物质,其广泛存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1-NP主要来源于柴油汽油尾气排放,少部分也可由多环芳烃
喷播绿化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工矿路堑等涉及到边坡植被恢复的建设项目中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而喷播基质材料的开发研究是喷播绿化的基础和重要技术环节。与此同时,种植苹果树
本文以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侧限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下土体结构性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SEM)、智能3D数码显微镜等微区成像手段,以土体颗粒之间的连接类型及胶结方式为切入点,探究因扰动作用、弱酸溶蚀作用而导致土体结构劣化的机理。首先,将重塑次数作为变量,对比分析了原状和重塑黄土试样之间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重塑次数的增加压缩屈服应力降低,主要归因于重塑过程对骨架颗粒间联接不同程度的破
道路交通异常事件检测是交通安全监管和路况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道路交通状况的实时性、复杂性和偶发性,使得道路交通异常事件的检测
本研究选择常州城区作为研究点,于夏季、冬季分昼夜开展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获取了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无机离子、元素、碳质组分)的昼夜浓度水平,探讨了PM2.5的昼夜
齿轮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传动装置,啮合效率与功率损耗对其传动性能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已有许多针对齿轮啮合效率理论方面的研究,但缺乏一种有效的试验验证手段;研究人员在分析齿轮传动功率损耗的过程中发现,电机与加载器的安装位置与其功率损耗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本文以试验台中电机与加载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及人字齿轮啮合效率试验值计算为研究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以电机和加载器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安装位置与功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疗效,分析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
车联网(Vehicle ad hoc networks VANE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移动自组网络,是物联网浪潮在智能交通领域所新兴的一种重要应用模式,是由车辆节点,路边基础设施路侧单元、服务提